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7年06月21日

陕西工人报憩心亭 职业:作家 徐剑铭是一首诗 牵挂我的家(散文) 红尘即景(散文) 图片新闻 母亲是海(散文) 守桥人(外首) 图片新闻 多位人生 美发(小说)

当前版:第A4版:憩心亭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憩心亭
04

职业:作家

文/徐剑铭

隔三岔五便收到些烫金的帖子,邀请出席某种盛会。

每持帖步入会场,便有风姿绰约的小姐恭迎于门前,且将签到簿推至面前。签到簿统一格式为:姓名、单位、职务……姓名无需斟酌,但这单位,职务却将我逼至尴尬境地:原来本人无单位,无单位便自然无职务,若是填上家长,又怕惹人说不恭,一时无奈,索性龙飞凤舞地写下一行字:无业游民!

接待小姐莞尔一笑:“先生好幽默,您不是作家么?”

这一问,我也不知该如何回答了。何止作家,我好歹也充数于省、市作家协会的理事群中,这份请帖也许就是冲着这个来的。作家自是职业。但若填个“作家”,该填到哪一格下面?作家既不是职务,作协也不发我工资。在我印象中,只有局长,处长,科长,所长,站长,队长乃至村长,组长才是官,可以堂皇入册,作家一说,却不知该跻身何处了。

俟至主持会议者介绍佳宾时,我的身份又成了主持人的难题。某局长某科长直到某某副小组长都可冠冕堂堂呼之则应,轮到我时,主持人便犹豫了。机灵些的便想出应急之策:“这位是著名作家XXX先生!”没有可以炫耀的职务,却添上“著名”二字,也差可安慰一下坐立不安的我。

在下曾经也有过职务:某某杂志主编、某某报社记者……十年前,“呼”地一阵风过,不仅吹落了“皇冠”,而且连我自己也被吹成了无职游民……人家让我认罪,我不服。天地良心,真的没有。但胳膊拧不过大腿,于是连公职都拗丢了。

好在脑袋没有丢,里面装的那些中国外国文化和稀奇古怪浪漫热情的梦想没丢。于是买一枝三块六毛钱的便宜笔,将这些纪录在纸上,再花五毛钱(曾经是过二毛)寄给编辑们。编辑们大多仗义,常常开绿灯。于是,粮油米面烟酒茶就有着落了;再于是,便常常接到些帖子,被人家当作“著名”作家人模狗样地与那些带长的人并肩坐到佳宾席上……

但上班地址是家。室是陋室,笔是秃笔,只会写文章,只能写文章。自耕自收,不必为调资升级,评职称与人勾心斗角,不必为分房坐车领奖金闹得鸡飞狗跳,不必为按时起床迟到扣奖金担心,不必强装笑脸说:“奴才站惯了!”……闲暇无人之际,哼一句“我本是卧龙岗上散淡的人哪……”倒也悠哉游哉,不亦乐乎。

公道的朋友们却都替我操心,说问题总得解决,总不能冤屈一辈子。先是省作协出了两份红头文件,说我原本无罪,应当平反;接着省人大也下了两个文件,说案子有问题,应予纠正;此人应当恢复工作……。可惜我们这里,文件也不是“包治百病的神药”。

其实,我觉得,我现在也挺好。只是有时偶有些想不通,不是说错了就改吗?怎么改起来比当初冤枉定罪时难得多多呢?于是又有朋友安慰我:“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历史是公正的,但历史常被人搅浑,这就需要个沉淀过程。”于是我也笑笑回答:“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于是还是作“作家”,于是还仍旧写我的文章,于是再有人请去开会,仍不知该填什么单位职务。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