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港区旗
胡冬梅
选用紫荆花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旗,显示了我国人大代表和香港人士的睿智、聪颖和深长的用意。三十多年前,当代文豪郭沫若曾在《诗刊》和《人民日报》上连续发表一组新诗“百花齐放”,其中咏红花的一首说:“紫荆花在古时是称作兄弟花,而今兄弟的花围扩展得很大……我们的花色要开得更红更透,使红花开遍全世界,没有尽头。”紫荆花何以称作“兄弟花”呢?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载:“京兆田真兄弟三人共议分财,生赀皆平均,惟堂前一株紫荆树,共议欲破三片,明日将截之。其树即枯死,状如火热。真往见之,大惊”。谓诸弟日:“树木同株,闻将分斫,所以憔悴,是人不如木也”!因悲不自胜,不复解树,树应声荣茂。兄弟相感,合财宝,遂为孝门。”这是一个十分动人的古代伦理故事。一棵树,枝叶连根,休戚与共,合则共荣,分则俱枯。听说要被“分斫”便憔悴枯死;不分斫了,便应声荣茂起来。一个国家的领土主权也是如此,每一块领土都是同一棵大树上枝叶相连的一部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香港,别看她只是一块“弹丸之地”,却是伟大祖国母亲肢体的一部分,血肉相连,呼吸相通。荧屏上那一掠而过的五星花蕊图像,直径不过几厘米,但在我看来却浩瀚如五湖,雄伟如五岳!她与伟大祖国母亲的肢体分离得太久,太久了,现在终于是聚合归宗的时候了!
时光回溯到20世纪初一个金秋时节,八十名四川学生在上海登上“鸯特莱蓬”号法国邮轮,为救国救民万里求学而踏上风雨征程,其中有一位就是邓希贤(邓小平)。船抵香港停泊一日,他们上岸目睹港人在外国殖民统治下,过着牛马般悲惨的生活情景。回国投身革命以后,为筹划广西百色起义,他又一次到过香港,香港的屈辱历史和殖民地地位,无疑在这位伟大革命者心中留下深刻的烙印。六十年后,他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访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斩钉截铁地说:“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这句话像一声春雷,在中国人民心头,也在全世界上空轰然震响!从此,历史步入正轨。
自九七年始,香港通用的警徽、邮票、硬币等,原来印制于其上的王妃肖像和王室徽记,都要为紫荆花图案所取代,最后地消除一切殖民地色彩和标志。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中国是在首都北京被八国联军占领的奇耻大辱中进入20世纪的。今天,我们正以站起来的中国人民的自尊和自豪,以改革开放、繁荣昌盛带来的自信和自强,昂首阔步地奔向21世纪。而在即将跨进21世纪门槛的几年中,作为洗雪百年耻辱的重要标志,就是香港和澳门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