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7年06月24日

陕西工人报公众视角 喜看港区旗 学会等待 小站山民情 图片新闻 小小的西部书屋 湄洲岛上朝妈祖 旬邑有头剑齿象 “罐罐”越长个越矮 鸟语花香尽人情 图片新闻 广告

当前版:第A3版:公众视角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公众视角
03

小站山民情

杨明全

列车穿过一串串隧道和一条条沟壑,最后一“打盹”,“吭哧”一口把我吐在了汉江源头的一个小站。这是陕西境内秦岭山脉层峦叠嶂的余脉吗?这是汇集成浩浩汉江的无数条小溪吗?屎金的五牛呢(传说战国时,这里有五头会屎金的石牛,贪婪的蜀王为得牛便派五位大力士修通了蜀秦之路)?蝌蚪之文呢(相传,大禹用金牛治水,汉江进入湖北是疏导洪水的结果,金牛洞石碑上八个蝌蚪之文至今无人确认)?

沿着漫长的小溪看山,山很挤,山一挤,人就稀。一圈一圈的山峦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和传说的美丽,他们容纳了一条条小溪,也容纳了小小的我。从此,也就开始了我跌跌撞撞的铁路生涯。

春去秋来,岁月悠悠,追逐蓝天的白云,追逐风中的树叶,守尽千帆,望穿秋水……然而,多少年来,无不在我梦中萦绕的还是那山沟中纯朴憨厚的山民。

我认识的第一个山民叫小栓,二十来岁,是我们电缆工区雇来挖电缆沟的民工。他的家在一个贫瘠的山沟里,他每天早上来晚上归,来回要走二十多公里,为的是每天能挣到一元多钱。他从不在我们工区的小灶上搭伙食,天天自带干粮,说是干粮,其实也就是一个发白的蓝布包里装着四、五个蒸熟的土豆和一瓶白开水。由于他不善言辞,和我们一起干了月余的活,我也没跟他说上几句话。

工程结束后,民工也就各自回了家。那是八月的一天,我沿着电缆进路去作定期巡视,走上一道山坡时,刚才还烈日当头照的天空突然起了黑云,转眼就下起了抽人的鞭杆子雨。雨急路滑,我一不小心,从山坡上摔了下来。摔倒,是我们电缆工的家常便饭,可这次,我翻身往起爬时,怎么也爬不起来,右腿疼痛难忍。坐在山脚下的雨中,望着山坡上那条曲曲弯弯的小路,盼望有人走来能扶我一把……就在我焦愁万分之时,小路上终于一晃一晃走来一个人,我便大喊起来。小路上的人走到我跟前时,我便惊喜起来,他正是给我们干过活的小栓。

我给他说了原由,我让他扶我一把,他却俯下身子说:“莫急,我背你回去。”

于是,他便背起我,沟沟坎坎地走了五公里多山路,把我送回了小站。后来我才知道,那天,他是去山下的镇上接他父亲的,他父亲去镇上卖柴。

回到车站,师傅和我都很感激他,要留他吃饭,他说啥也不肯,来回就一句话:“我回呀。”

最后,我看他脚都渗出血来了,为了表达我的谢意,我掏出十元钱让他买烟抽。他却怯怯地望着我。

师傅也在一旁说:“拿上、拿上,咋能让你白辛苦,回去买烟抽。”

小栓连连后退,后来结结巴巴地说:“不行,不行……要给……这趟最多值三毛钱。”

无奈,只好给了他三毛钱。当小栓拿着三毛钱离去时,我的眼里湿润了。多年后,面对人世间许多挥金如土的事,我的心常常发颤,常常想起山民小栓。

我庆幸自己有过山区小站的生活,那也许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一段岁月。也正是因为认识了那些纯朴憨厚的山民,才使我感悟到了大地的美丽和人心的美丽。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