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奇妙的烟标世界
张宝才
一提起收藏,现今的人们都不再陌生,但人们的视点多集中在邮票、火花、钱币之类,而我的收藏品却是登不上大雅之堂的烟标(或称烟盒、烟壳)。
六七十年代的孩子可不象当今的“小皇帝”拥有小汽车、变型金刚、电子游戏机等各类机械、电动玩具,但在弹子、弹弓、纸叠的三角、烟标等自制的不花钱的玩具陪伴中,我们一样度过了许多开心的日子。当步人中学校门不好意思再趴在地上玩,准备清理这些玩具时,我觉得烟标挺好看,不忍心付之一炬,就把它们拆开夹在了两本书中。
随着紧张的学习生活,烟标已在我生活中消失了,一次偶然才使我对烟标第二次产生兴趣并持续到今。记得高二时,有次办黑板报,由于当时美术资料少,一时没找到合适的刊头及插图,我想起了那些烟标,拿来后很快选到了满意的图案,那以后,集烟标就成为我的业余爱好之一。从不抽烟的我,为集烟标还颇费了些心思,除问朋友们要,出差在外地总要装作系鞋带的样子捡几张,如今六岁的女儿也成了我的好帮手。多年的收集竟把五、六本厚书夹得满满的。
不起眼的烟标,一但钻进去,学问大着呢,我把它们按江河湖海、花草鸟虫及历史、地理等分门别类整理,从中既领略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又学到了各类有益知识。如《大前门》香烟,同样的品牌,同样的图案,竟有上海、天津、郑州等八个不同厂家生产,可见当时不存在“商标法”。再如透过《奔月》、《红舞》、《伞塔》上印着的毛主席语录,我分明看到了文革的痕迹。烟标中也不乏精品,被集邮界炒至几万元的错版票《全国山河一片红》,我的烟标中照样有,图案完全一样。小小的烟标,既能看到精致的设计、印刷和优美的书法,更能看到我国对外交往的增多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能学到历史、地理、法律、体育等等多方面知识,真是“不看不知道,烟标世界亦奇妙。”
我的最大愿望是继续收集,有朝一日能举办个人烟标展,让更多的人欣赏这奇妙有趣的烟标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