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7年07月24日
经济生活
02

投资邮市须慎行

全国邮市经过几年的徘徊与疲软之后,从去年年底开始,再度牛气冲天。

于是,从大都市的集邮市场到小县城的邮局门前,一股强劲的集邮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且赶潮者越来越多。在集邮热这一文化现象、同时也是一种经济行为的背后有何究竟,需要冷静、客观地进行分析,切莫盲目投资。

热得炙手

纵观北京、上海、成都等大都市的“正规”邮票市场,寻觅自发形成的“露水”市场,往日门可罗雀的清冷场面荡然无律,取而代之的是热闹火爆的邮票交易市场,特别是双休旧,邮票市场邮商是摊连着摊,购买者是人挤着人,侃价交易人声鼎沸,邮票买卖十分活跃。

据悉:全国最大的邮市北京月坛邮市每天参加交易人数由平时的数千余人猛增到近3万余人,流通现金达2亿多元,周末则有5亿多元,许多地方的邮市一日三价,而且不少紧俏品已经脱销。有的邮贩持票在手,待价而沽。有的干脆立块牌子,专门收购各种高档紧俏邮票。

邮市的火爆,拉动邮市价格节节攀升。部分题材较好的早中期纪、特票,涨幅之大令人乍舌。众所周知的首轮单枚生肖猴票,成交金额已从前年的300元狂涨到1200元以上,涨幅高达1万多倍。今年3月中旬才发行的《潘天寿作品选》,每版面值仅192元,发行数月后暴涨到1000元以上,与香港“回归”内容有关的邮票涨势更猛,并波及到境外,如此火爆的邮市,已超过1991年邮票热的程度。

火爆有因

集邮热助燃了邮市火爆,邮票价格目前确实已经离谱太远,笔者经过一番调查,悟出拉动邮市价格上扬的种种因素。

一方面是集邮人数的倍增,另一方面的邮票发行“增套减量”。这一增一减,结果是“僧多粥少”。随着大众生活的提高,爱好的广泛性与日俱增,号称“小百科”的方寸邮票,越来越多的人对其既有欣赏纪念价值、又可保值增值的特点产生了浓厚兴趣。据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公布的数据:1994年我国拥有集邮爱好者1500万人,其中协会会员210万人。近两年多来,集邮群体更为庞大,权威人士保守的估计在2000万人以上。同时,邮电部从1994年开始实行的增套减量政策以及去年销毁、盖销部分纪特票的措施,使邮品供求矛盾日趋突出,众多的邮迷不得不到邮市上去挤兑。

银行利率两次下调,保值储蓄的取消,使大众投资呈多样化,一些人见房地产市场低迷,股市风险莫测,邮市“一花独放”。于是看好既具有收藏价值、又有保值增值功能的邮票,将邮票视为绿色股票,把大笔资金投资邮市,一段时间几乎是逢买必赚。而邮市的升温又吸引了不少投资者涉足邮市,这样又刺激个体邮商更加活跃,大量的资金介入,形成今天邮市牛气十足。

邮品市场的浮躁,关键还有少数投机者人为“恶炒”的痕迹,一些企业、财团和个人眼看目前期货、股票、房地产三大投资市场不景气的现状,便转移资金投入邮市,故意抬高邮品价格,往往数月功夫就达到正常时期几年才能涨浮的价格。邮品市场的“高烧”,是用巨资支撑起来的几近“泡沫”式的畸形假象火爆,无疑邮市潜伏巨大的风险与危机,一旦投机商见利不大抽出资金,邮市大跌无疑。

投资慎行

邮市人气旺盛,应当说是一件好事。但是,目前邮市的现状是:集邮市场汇集了集邮爱好者、投资者、投机者三大人群,这种人为“炒”起来的市场,投资邮市者须慎行才是。

在邮市投资的大多数人是普通老百姓,其中还有不少是下岗职工。他们为投资邮市拿出了多年的积蓄。甚至东拼西凑地借债。而当前的邮市已经到了邮商都不敢也无力左右的疯狂程度。一旦下跌,大多数人主要是工薪阶层和下岗职工,将会损失惨重。

至于那些倒来倒去的“炒家”们,在为炒邮风推波助澜、企图一口吞下“金娃娃”的同时,当心一旦投下巨额资金,钞票他移,就象击鼓传花一样,邮市兴奋的鼓声一旦停下来,花落谁手,将被牢牢套住。前两年邮市狂涨暴跌的教训,令许多邮迷至今不忘。请记住这样一条经济规律:潮起必有潮落时,暴涨必有暴跌时。(何菁菁皇黎)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