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7年07月24日
经济与法
03

怎一个“欠”字了得

——公款拖欠透析

刘 露

目前,资金紧张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所在。而大量的公款流入个人腰包,使得本来就紧张的资金更加吃紧,清理个人拖欠公款迫在眉睫。

公款拖欠的新特点

公款拖欠已是一个老问题,但在新形势下又出现了一些新特点:

公款拖欠数额在增大。过去公款拖欠数额较小,大都在千把元左右,且欠款人数也较少。随着经济的发展,公款拖欠也“水涨船高”。报载,广东省恩平市江州镇原镇长岑焕仍先后在镇内“借”公款近3000万元。鞍山市在清理个人欠款中,先后查出13756人欠公款1.264亿元。地处豫北的河南获嘉县是个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县,该县从1995年下半年开始清理公款拖欠后,仅个人归还的欠款就达684万元。有人曾以该县为基数,测算全国公款所欠数额:全国近2100个县(市),按保守的每县(市)欠600万元计算,全国公款拖欠数目就有120个亿;如果再加上330个大中城市,公款拖欠数目最少也要突破300个亿。

公款拖欠时间在延长。过去公款拖欠大多是三两个月时间,现在有的人欠公款往往是遥遥无期。某自收自支单位负责人1993年打了一纸借条,从财务上借了1.3万元用于集资购房,一借就是两年多。最近,因财务负责人更换才露出马脚。

公款拖欠对象在变化。过去公款拖欠大都以生活困难的老百姓为主,现在公款拖欠大都是有职有权的干部。某县曾对拖欠公款的人员进行排队,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占60.6%,财会主管及采购人员占36%,普通群众仅占3.4%。

公款拖欠的名目在增多。过去公款拖欠大都以生活困难为由,现在的名目十分繁多。某市曾对拖欠的公款进行归类,其中有拖欠出差借款、有拖欠销货款、有拖欠购物款、有拖欠购房款……

公款拖欠的原因

禁止公款拖欠,国家曾三令五申的禁止,缘何屡禁不止?

私心杂念作祟。有些人没有摆正集体与个人的关系,为了一己私利,置大局利益于不顾,不管自己缺不缺钱,能借则借,能不还则不还,一心钻在钱眼里。苏南某经济主管部门的一负责人本无集资购房能力,却利用职权跟这个单位借一点、跟那个单位借一点来凑款。他个人住上了房,被借款单位却苦不堪言。

把关不严助长。借公款、还公款,财务上都有明确规定。如个人借款不得超过个人工资总额的50%,出差费用必须在出差回来后的三天内归还等。然而有些财务负责人职业道德意识不强,“老好人”思想严重,或因为是领导不敢得罪,或因为是“钉子户”、“刺儿头”不想得罪,犹如木匠吊线——睁一眼、闭一眼,导致财务的篱笆墙扎不紧。

查处不力放纵。有些地方对拖欠公款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没有把清理个人欠款摆上议事日程。有的单位负责人本身就拖欠公款,生怕清欠后会“拔出萝卜带出泥”而不想清理。有些地方即使查处个人欠款,力度也不大,没有使得欠款人伤筋动骨,致使有些人心存幻想,认为拖欠无关紧要,不借白不借,导致未欠的想欠、已欠的也迟迟不还。

公款拖欠的危害性

拖欠公款,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其危害性切不可等闲视之。

加剧了资金紧张。目前,资金紧张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拦路虎”。有的企业产品虽然供不应求,但因缺乏流动资金而吃不饱开不足;有的企业产品只要注入少量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即可焕发青春,就是因为缺少资金而不能如愿。公款拖欠无疑是在和生产经营进行“碗内争羹”,使得企业资金捉襟见肘,犹如雪上加霜。

滋长了腐败行为。有些人把党和人民给予的权利和信任,当成谋取私利的手段,利用职权拖欠公款,是一种不讲政治的腐败行为,它的危害比起赤裸裸的贪污受贿有过之无不及。有的人利用职权,拖欠公款时间长、金额大,已进入挪用公款范畴。

影响了党群关系。每个党员都是党的一个“窗口”,代表着党的形象,老百姓就是从身边党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观察党的形象。目前,有的企业因资金紧张已“揭不开锅”,而有的党员干部竟然以权谋私拖欠公款,搞借“鸡”下蛋,做无本生意,老百姓怎不看在眼里、气在心头?这也是有些地方党群关系紧张的一个根源。

目前,公款拖欠现象严重,影响极大。各级党政组织应高度警惕、痛下决心,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迅速组织财税、金融、纪检、监察和司法等部门联合行动,通过思想、行政、经济、法律等多管齐下的措施,大打一场清理个人拖欠公款的“人民战争”,做到不获全胜绝不收兵。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