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7年08月16日
头版
01

炉火正红写春秋

——记省劳模、韩电厂炉运工郝克勤

有位哲人说:成功者不一定是最聪明的人,但一定是有毅力的人。

郝克勤算是有坚强毅力的人,他不很“聪明”,却连连摘取成功的“花冠”,在两千多号人的韩城电厂,知名度还真老大不小呢!今年“五一”前夕,他又荣获“陕西省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

郝克勤是个“老韩电”了,工龄已有22个春秋。22年间,他其实没啥“长进”,1975年进厂上了锅炉运行,就再没挪过窝,却练出一双“神耳”硬功,人称“锅炉探测仪”。

韩城电厂建于“文革”期间,由于设备存在先天不足,尤其是锅炉燃烧系统三天两头出毛病,运行时间一长,漏泄就可随时发生,且极不易发觉,给厂安全生产造成极大的隐患。领导着急,工人亦束手无策。

郝克勤就不相信这个“邪”,他从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起,就使起“牛劲”,钻这个“牛角尖”。他文化不高,却勤得出奇,每次接班,都提前20分钟到现场,对所辖设备进行严密监视和仔细检查,并坚持勤用手摸,勤用耳听,勤用眼观察、勤用脑分析。久而久之,逐步熟悉了设备特性,掌握了设备可能发生异常的规律,还先后摸索和总结出巡回检查“六重点”、“三要害”,以及班前检查要“细”,当班检查要“严”,重点部位检查要“勤”的“细严勤”工作法,并在陕西电力系统广为传播和推广,兄弟单位纷纷前来取经、学习。

有一次深夜,正值用电高峰,他象往常一样,凭着自己多年来摸索总结的经验和养成的习惯,蹬高爬下,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当上到30多米高的2号炉过热器入孔门探听时,没发现异常,再一听一丝纤细的声音传人他耳朵,克勤马上意识到是过热器裂缝导致漏泄。经汇报,厂里及时采取减压运行、避峰抢险的紧急措施,才使一场事故化险为夷。当时,要是老郝“不多事”或多走一步,那后果可真难想象……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扎扎实实地干”这是克勤的一句口头禅。的确,克勤人很实在,班长交给他的任务一千个放心。在别人看来这人很“死”,其实对他来讲真正的“死”却是懒。去年3月11日,克勤刚刚清扫完9米平台,又爬上1号炉本体巡回检查,路过高温段过热器时,一种非常微弱的刺汽声引起他的注意,但因周围噪音实在太大听不清楚,他干脆蹲在护栏旁反复听。时间一分分过去了,灰渣落满了他的全身;半小时后他终于判断出是高温段过热器漏泄。情况危急,他来不及多想便给班长作了汇报,由于采取措施得力、及时,又避免了一次事故的发生。

郝克勤在司炉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追赶运行的日月星辰从未间断。二十多年来,光发现重大设备缺陷和隐患多达62余起,为厂安全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克勤用自己的言行实现着他的人生价值,职工们都亲切称他为“测炉大王”、“锅炉探测仪”。

郝克勤的妻子因病长期吃劳保,又带着孩子,生活并不富裕,平日他既要忙外又要忙里,却从未耽误工作。一次他在运行中的4号炉封槽处探出水冷壁下联箱管座漏泄。当时许多人在他告知漏泄后关掉水封仍难判出来,经多方判断确认后,大家都情不自禁地翘起大拇指。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成绩和荣誉纷至沓来,郝克勤连续多年被评为厂级安全生产个人、先进生产者,陕西电力系统唯一“巡回检查标兵”,多次受到厂和西北电管局的表彰。1993年又被命名为“安全生产功臣”,1994年被评为陕西电力系统劳模。他的事迹被《工人日报》、《中国电力报》、《陕西工人报》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他对事业的激情象炉火般通红和炽烈。 (周东奎 张宝民)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