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7年08月26日

陕西工人报公众视角 哦,军嫂 “内行看热闹” 心静如水 图片新闻 苗族斗牛 需要 熊天平与《爱情多瑙河》 李思训和《九成宫纨扇图》 图片新闻 周璇、安琪艺名的由来 广告

当前版:第A3版:公众视角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公众视角
03

“内行看热闹”

也然

中国有句俗话叫“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话的对与否,关键要看说话的地方。比如在戏台底下,一群看戏的,这看和那看是不一样的,大部分人也许是在看热闹,而学戏的“相公娃”们大抵是想看那“门道”的。但倘换一种场合,如孩子掉进湖里,周围不会游泳的和会游泳的都在观望,谁又能说此“看”和彼“看”有什么本质差别呢?这正是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也看热闹”。

外行看热闹,有时是一种无奈,难以苛责。而“内行”看热闹,就不同了。一般而言,凡能称为“内行”者,大抵是了解某一方面情况的人,懂得某一方面学问的人,掌握某一方面技能的人,可以说是高人一等的人,亦可称之为某一方面的“精英”。倘“内行”若存心“看热闹”,则与专看别人笑话者无异,是一种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有一种人,本事确是有一些的,但却怀揣一种卑鄙的心态,绝然不会希望别人成功,他看到别人落后便会感到异常地兴奋,嘴巴还会“叽叽咕咕”地叫好。这种人虽身怀绝技,却将自己置身局外,对同胞,对同事不愿呐喊助威,不愿鼓劲加油,只作一个吹“凉”风的场外观众,头脑发热时还敢在运动场上捣点“小乱”,给运动员一个小“绊索”。不是有一句话叫“内行整内行,更在行”么?

其实,对于中国人来说,“内行看热闹”也并非自今日始,半个多世纪前,鲁迅先生的杂感里头就曾揭示过我们民族劣根性的一种“看客”心态。如果让我瞎猜的话,先生所描述的那“看热闹”的人群中,是并不乏有些真功夫的“内行”的,不然的话,那么多英雄才俊总不至于都归隐山林了吧!

可是,过去了六七十年,藏隐在鲁迅先生笔下的那些看客当中的“内行”人士们今天却依然津津有味地“看热闹”,心安理得地做着世外“高人”的姿态,俯视着芸芸众生。于是,在我们社会的某些角落,在我们有些机关事业单位里,指手划脚空发议论的“场外指导”不少,埋下头去扎实苦干的“老黄牛”不多;自称“从小卖蒸馍,啥事都经过“的行家里手不少,对事业对工作肯提建设性意见的人不多;怨领导没能耐,怨群众没觉悟的不少,肯吃亏挑重担,肯出头解忧难的不多。由此,许多可以干好的事情,许多能够取得的成就,在行内人热热闹闹的谈笑中蹉跎又蹉跎。

“内行”人热衷于“看热闹”,还有一种更糟的后果,那就是他们自恃“内行”,不再“钻”行,而成为本行的外行,又成为“看热闹”的内行。社会上许多能干的人,有点成就的人,一但被安置到散官虚位上之后,就只剩下了两种能耐:开会和剪彩。君不见,“华威先生”的后裔不是人丁兴旺么?

由此我想,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听戏逗耍看热闹,并不可怕,这也许是他们艰难生存的一种调剂。而于我们的那些头脑并不“麻木”的社会栋梁,精英人物,行内人士们,他们若要在喝酒猜拳之外,再造些烘托升平气象的“热闹”场面来,那可真叫人不知如何“看”是好了。也许他们已经成了“看热闹”和“造热闹”的“内行”,然而都去挤了“热闹”,是一种好兆头吗?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