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7年09月06日
劳动视野
02

国企改革应突出职工作用

文/吴晓明

国企改革是一项重大变革,离不开群众的支持,特别是与国企改革有密切关系的广大职工的积极性。要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就应发挥职工的作用,突出职工的决定地位。

首先,因为他们是国企改革最广泛的群众基础。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没有广大群众的支持是不可能成功的,这是我党几十年来的经验总结。一项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事业必然能获得广大群众的支持,否则其正确性就值得怀疑。国企改革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调动企业中所有人的积极性,通过自己的劳动产生更高效益。

其次,因为他们是国企改革顺利完成的重要力量。国企改革的方向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其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了真正实现企业机制转换,必须从突出职工地位这一角度入手。当企业厂长或经理实际上仍是由政府任命的情况下,政企分开和企业经营自主是难以落实的。现在是厂长经理权极大而责极小,企业盈利则有奖金,亏损则绝无倾家之虞,甚至无贬职之虞,权责不符。解决的办法就是突出职工的地位,让他们享有决定权,关键是厂长经理的任免权。因为从权力来源看,职工是国家主人,又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他们有资格选择经营者;从利益关系上看,职工只能靠企业兴旺发达共同富裕,如果企业破产,则只有下岗。因此,他们与企业的利益最一致,对损公肥私行为监督最严。

另外,企业管理的科学化也离不开广大职工积极参与,当广大职工人人都关心生产流程,人人都为科学管理出谋献策的时侯,我们的国企管理就达到了最高境界。

国企职工与国企休戚与共,理应是国企改革的主力军,问题是怎样去创造条件,让他们能充分发挥作用。笔者认为:

1、要切实实现职工的民主管理权和监督权,其核心是厂长经理的任免权。解决了这一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问题便迎刃而解,要从立法上明确肯定这一条,并从机构设置上创造实现民主管理的条件。

2、要使企业效益与职工切身利益更直接联系起来。例如让职工出资持有一定股份,或者在资本公积金中抽取一定比例转为职工股,或者让职工在工资之外享有劳动股等等。使企业的盈亏在职工身上更直接体现出来。这样做不是侵占国家利益,因为原来国家将国企利润全部收取后用于全局,现在将部分利润留在局部用于局部,性质一样,只不过公有程度有差别罢了,而这是适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

3、要大力提高职工社会地位。解放初期,当工人是非常光荣的,当时工人的精神面貌极其高亢,涌现了无数劳动英雄,建国初期工业发展也是极其迅速的。要让劳动者有巨大干劲,首先要让他们有振奋的精神面貌,应通过宣传、评优、选干等措施来提高职工的社会地位。

4、要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人阶级虽然先天具有先进性,但还须注意思想教育,使他们保持、发挥其先进性。另外,技术、文化等方面也需要培训,以提高其素质,从基础上提高我国的工业水平。

我们的职工队伍中曾涌现过孟泰、王崇伦、倪志福、王进喜等一批劳动英雄,他们爱厂如家,忘我劳动,钻研技术,胸怀全局,其影响所及不仅在工业的辉煌成就,更在一代人的风貌。今后,当我们的工人再振雄风之际,也即是我国工业在更高水平上起飞、精神文明之花绚丽开放之时!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