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工会劳动保护工作如何适应“两个转变”
文/周天立
适应“两个转变”,要根据工会工作的指导思想、根本任务和面临的新问题,充分认识工会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更加突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职责更加紧迫。我们必须在工会工作总体思路的指导下,用新的工作方式探索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一是要强化法制意识,坚持依法依规维护职工利益。市场经济从一定意义上讲是法制经济。工会工作者加强劳动保护监督,维护职工权益,一定要增强法制意识。因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劳动关系将更多地由国家行为变为企业行为,企业用工自主,职工由国家职工成为企业职工,并通过劳动合同与企业形成一种契约关系;另外,随着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等社会保险责任制度改革,过去那种由国家统包的办法也变为国家、企业、个人合理负担的新型社会保险体系;分配机制也将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下完全变为一种企业行为。这些改革措施的逐步到位,意味着旧体制下的“铁饭碗”、“大锅饭”将成为历史,国家包企业,企业包职工的时代行将结束。生产关系的这些变化,将使企业劳动关系,利益关系的矛盾和问题由隐变显。再加上投资主体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必将使企业劳动保护的投入也由过去的政府行政行为变为完全的企业行为,由人治转变为法治。这就使工会协调劳动关系、利益关系的任务更加直接、复杂和艰巨。对此,各级工会组织必须有清醒认识,大胆地捍卫和行使代表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能,运用《劳动法》《工会法》等法律武器,充分利用集体合同签订这一有利契机,把劳动保护等关于职工切身利益的条款作为重要内容写入集体合同,进一步规范投资者和经营者的行为,保证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工会组织还特别要依法对企业遵守劳动法规的情况,对各项基本劳动保护标准落实情况,对履行合同情况等,实行有效的群众监督,使法律对劳动者劳动保护的各项规定能真正落在实处。
二要加强理论研究,提高劳动保护科学管理水平。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以及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采用,在现代文明愈来愈高的同时,也使得各种危害人身安全和健康的隐患增加。科技的发展也对劳动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工会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要维护职工的利益,保障职工的身心健康,必须认识这些新特点。事实上,一些劳动防护办法和手段,已无法适应现代化生产的需要,必须提高劳动保护的科学防护水平。为此,工会有责任加强并积极督促企业工作的不断深化、细化。例如,已被许多企业成功运用的安全系统工程的研究和应用,就是通过对生产过程物的因素、人的因素、环境因素的分析,在一定的投资、成本和生产效益条件下,使系统发生的事故减少到最低程度并达到最佳状态的一种方法。再例如人机工程学的应用,通过机械、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科学研究,最终达到使三大要素在职工劳动过程中的最优组合,以求得“安全、高效、经济”的综合效能,从而使环境更好地保证人与机械功能的正常和充分发挥,从人的心理特性要求出发,造成能充分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环境,使生产过程充满活力,从而减少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这此科学手段的研究和运用,无疑是劳动保护现代化管理的必然要求。同时,工会工作者还要加强劳动防护科技知识的学习和了解,对粉尘、有毒有害气体、电离、非电离辐射等对职工危害的程度,以及防范的措施和办法等应有较多的了解,以便对在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在新材料、新工艺的运用过程中存在的严重危害职工安全健康的问题和隐患,及时向企业提出改进意见,并督促解决,切实保障职工的劳动安全和健康。
三要切实重视提高职工素质,夯实劳动保护的基础。劳动保护的对象是人,离不开广大劳动者的配合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目前许多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恰恰是由于技术不熟练误操作酿成的,这方面的教训不胜枚举。另一种状况是许多职工不懂得或者对劳动防护知识知之甚少;还有一种更可怕的现象是,相当一部分职工劳动保护意识差,习惯性违章时有发生。所有这些,都反映出加强劳动保护工作的基础还相当薄弱。市场经济是一个充满竞争、优胜劣汰的体制。而市场大潮的竞争,又主要是人才的竞争,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需要高素质的职工队伍。由工会牵头,举办培训班加大了职工培训力度,传授劳动保护和民主管理知识,无疑对劳动保护起到了强基固本的作用。
四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大劳动保护的投入。职工劳动环境和劳动条件的改善,还有赖于加大设备改造的力度。尤其是一些老企业,由于原投入不足,设备老化,职工长期在一种高温、高噪音、高粉尘的环境下工作,无疑对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工会组织有责任一方面教育职工理解当前企业的困难,团结广大职工,同心同德,在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争取使自身劳动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同时,要代表职工呼吁和督促企业,加快步伐,加大投入,为保障职工的身心健康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