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7年10月09日
经济生活
02

经济大开发处处动泥土

韩城一百八十处文物古迹安然无恙

本报讯韩城市在开放开发大潮中坚持经济开发与文物保护并重,近10年来,全市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而180处文物古迹却保护完好安然无恙。

韩城市是国务院命名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享有“关中文物最韩城”的美誉。全市以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古石刻为主的文物古迹达180处之多。同时该市又是国家批准的对外开放城市。面对既要保护好文物,又要加大经济开发力度的矛盾,该市坚持“宁可少上工业基建项目,也要保护好文物名胜不受损失”的原则。1984年该市由县改市,他们投巨资建设新城,为的是保护金城的文物古迹和整体风貌;1991年市上建昝村开发区,又特意避开了省级文物普照寺;1992年建芝川轻工业开发区,坚持宁可少上项目也决不影响国家级文物汉太史司马迁祠的景致。

此外,韩城市还加强对地下文物安全保护措施,规定大型建设项目在开工建设前首先必须进行地下文物勘探,经文物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开工。今年7月,总投资106亿元的韩城第二发电厂进行征地拆迁等前期准备工程期间,该市从省上请来文物勘探队,集中一个月时间,投入140万元,进行地下文物普探,勘探面积1206亩,打钻孔40万个,发现具有考古价值的墓藏120多座,及时采取发掘保护措施,使地下文物在开发建设中免受破坏。据了解,该市10年来未发生一起文物不安全事故。 (张宏伟)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