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喜忧参半的消费新潮
花钱买“累”受
李宏刚
9月2日是铁道部二十局职工周文静母亲的生日,她给母亲送上一个多功能摇摆健身器,希望她老人家健康长寿,多享受一下现代的文明生活。
当周文静的母亲接过礼物时,除了欣喜女儿的孝心外,还感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
也就是近几年的事,各式各样的健身器材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开始进入中国老百姓的家庭生活。由于健身器材具有不受季节、气候、空间限制的特点,方便简单,人们足不出户,便可锻炼身体,预防疾病,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适应了现代人生活的快节奏,满足了那些时间不好调剂或不便、不能出门锻炼身体的人的需求。恰如某健身器的广告词所说:“把健康送到您家里”。正因为如此,健身器材应运而生并迅猛发展,使得如今一般的大型商场、商厦都开辟了专营健身器材的场地,而专营店也抢摊夺地遍地开花,出现了新开健身器材专买店的热潮。业内人士指出,健身器材将是继彩电、空调、电脑这些消费热点之后,现代都市中新一轮消费时尚。
健身器材行情的看好,反映出人们在解决温饱之后,开始注重生活质量,保健知识开始趋于更加科学,从运动人手来提高身体素质。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住房条件的改善,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随着市场的发育完善,健身器材由洋货一统天下开始变成国货唱主角,价格开始笑对百姓。近几年社会消费水平的明显提高,使得老百性面对极具诱惑力的健身产品能潇洒承受。加之一台多功能健身器使用时只占用2—3平方米的空间,阳台、客厅都可使用,这对如今住房条件大大改善的家庭来说,已不是让人皱眉的事情。于是,健身器材便成了都市人的新宠,人们欢天喜地地花钱买“累”受。
但让人忧虑的是,处于起步阶段的健身器材市场在发展中,“病”象环生,急需“健身”。
由于市场前景看好,众多厂家尤其是小型生产厂家一哄而上,盲目投资,加上健身产品目前尚无统一的国家标准,这就使得产品质量问题多多,如国家技术监督局对健身器材产品进行质量抽查时,发现多数滚筒式跑步机的噪音声值74DB(A)左右,最小的也达69DB(A)直接影响和干扰消费者与邻居的正常生活。同时产品外观大多相似,严重趋同,焊接等工艺和做工粗糙;更让老百姓忧心的是价格,健身车从结构、工艺上看,比自行车简单,可价格是自行车的好几倍,这里面的水分到底有多少?在这一问题上,增加功能是其迷惑人常用的手段,比如,一些健身器材标明有20—30种功能甚至更多,可是,真正计算实用功能时,你就会发现那是叼木鹳子打前失——全仗嘴支。而售后服务的滞后,更是忧上加忧,目前,很多厂家没有向市场投放零配件,也没有设立维修点,如果出了问题,往往干着急而无可奈何,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购买和使用。
在家庭中锻炼身体是一种必然,也将是一种潮流。人们需要健身器材,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切实加强管理,规范市场,降低市场价格,提高产品质量,让老百姓买的高兴,用的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