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7年10月30日
经济生活
02

都市新行当:职业设计

沈小平

人们常常把林林总总的各类职业归纳为三百六十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需求呈多样化趋势,一些新行业应运而生,按传统的划分标准,很难将这些新行业纳入三百六十行当中。譬如,在时下都市,人们为了选择一个既适合自己,又有发展前景,且有较高收益的职业,不再满足于感性经验,他们希望有这方面的专业人员为他们当高参。于是,出现了一族专门为人选择职业出谋划策的群体,成为都市一个新行档。

为下岗职工校正就业观念

陈某原是一名劳动局干部,在机关时接触最多的就是下岗职工,在他的职权范围内,曾先后介绍过10名下岗职工重新走上岗位。他发现,大多数下岗职工存在不正确的再就业观念,特别是那些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吃惯“大锅饭”的国有企业职工,过着吃、穿、住、行、生、老、病、死都由国家“承包”的无虞生活。现在因为体制改革或生产不景气,忽然有一天被宣布“不用再来了”,因毫无思想准备而不知所措,出现“心理贫困”现象;有的职工把下岗当作见不得人的事,不敢对家人和亲友说,整天闷闷不乐;有的职工再就业时,对低于原工作待遇的工作嗤之以鼻;有的职工观念陈旧,宁可在国有企业扫大街,不愿到集体企业当“白领”。针对这一情况,陈某认为对下岗职工“心理扶贫”,为他们校正就业观念,为他进行职业设计,是实施再就业的关键。于是他辞职领衔办起了一家职业设计服务所,专门为下岗职工提供两项服务:一是通过心理咨询,对下岗职工进行心理调适,帮助他们树立自强精神,更新就业观念;二是分析下岗职工的个人条件,发掘其有可塑性的特长,在此基础上,为他们进行职业定位,重新设计职业,选择一条适合他们自身条件的职业岗位。

目前,每天都有20余名下岗职工找陈某为他们进行再就业出点子。

帮大中专毕业生走好人生第一步

如今,大中专毕业生自行选择职业,已成为不可逆转的社会潮流。告别校园,怀揣毕业证书和派遣证,来到人才市场,真正能找到专业对口的职业毕竟只有少数,大多数大中专毕业生因社会经验不丰富,对社会职业分布和走势不清楚,当他们来到若大的人才交流市场,往往有无所适从之感,有的不得不屈就并不能发挥自己特长的单位,有的只能坐在家里耐心地等待。几年下来,不少品学兼优的大中专毕业生,因为职业定位不准,成就很一般,而有的在校学习成绩并不出众的大中专毕业生,毕业后因职业定位准确,选择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做出了不凡的业绩。这充分说明,在大中专毕业生走出校门选择职业时,由熟悉人才资源开发的专业人员为其进行职业设计,就显得十分重要了。然而,大多数大中专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为其设计的是父母和亲朋好友以及学校教师。无奈这些人并不具备人才资源开发的专业知识,在职业设计方面没有多少经验,设计的结果不够理想。于是,专事为大中专毕业生设计职业的“专门人才”就出现了。赵某就是这类新潮族中的一员。他在大学学的专业是人才资源管理,颇谙人才资源的开发,目前他已在一些大中专毕业生中有一定的影响。一些经过他设计职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在社会众多职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坐标点,使自己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取得了显著效绩。

职业设计,将走近你、我、他

与劳动中介者和再就业“红娘”相比,职业设计者不仅仅是为求职者提供就业信息,他主要是为求职者设计选择能够最充分发挥其智力资源的职业。其实,早在80年代初,在美国和日本就有持营业执照的职业设计师,他们为求职者发挥人生资源最佳效益,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而这一行当在我国出现,则是近年来与劳动力市场相伴生的新生事物。

随着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加深,市场经济的成熟进一步发展,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一业而终已不复存在,随时重新选择职业,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常事,设计好职业,才能使事业挂上风帆不断走向成功,所以职业设计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普遍意义。

在职业设计悄悄走近你、我、他之时,对这一行业进行规范也就应当摆上议事日程。对他们的职业资格、收费标准,都要有一个“说法”,因为,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