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行
令治国
延安,这块中国革命的圣地,是我心慕已久,神往已久的地方。清清延河水,巍巍宝塔山,从少年时代起就铭刻在我的心头,更平添了我对延安的向往之情,只是无缘一赌其风采。机遇还是成全了我,使我了却了平生夙愿——延安之行。
金秋十月,惠风和畅。汽车在黄土高原上疾驰,道旁树木匆匆向后隐去。山川、沟壑、村舍,田园尽情展示着黄土风情。红艳艳的苹果站满枝头,玉米列着方队象受阅的士兵,黄澄澄的谷穗行着鞠躬礼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天气好,人的心情也好。谈笑中,一位同志感慨道:“我们这次到延安也是朝圣去啊!”立即引起周围同志的附和。一语之妙,道破了我们此行的目的。是的,我们正是去朝中国革命之圣,朝毛泽东思想之圣。去接受圣地的洗礼,感受延安精神的教益。
到达延安的次日,正是共和国的四十八岁生日,我们在参观学习中度过了一个极有意义的国庆节。在延安、在枣园、在杨家岭和王家坪,站在时代伟人——毛泽东故居前,我久久地思索,我苦苦地寻觅,我追赶着历史的脚步,试图找回一丝历史的感觉。时光流逝,今非昔比,时过境迁,人去窑空。面对这窑洞的简陋陈设与现代生活的强烈反差,我深切地感悟到党中央、毛主席在延安的十三年里一部厚重光辉的历史,是一座博大精深的思想宝库,需要我们永久地学习和探索。在那极其艰苦的抗战岁月里,毛主席就是在这普普通通的窑洞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胸有百万兵,撑起一方天。也正是在这险恶的环境中,挥洒如椽之笔,写下了辉煌巨篇,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培育了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面对胡宗南二十万重兵的进攻,毛主席英明果断,用兵如神,巧与周旋,出奇制胜,显示了伟大统帅的雄才大略。仰望故居,心中默想:那多么警世雄文是怎样从他那智慧的头脑里横溢而出的?我真难相信,当年物质如此匮乏,生活如此艰苦,待遇如此菲薄,装备如此之差,中国革命何以取得胜利?真是历史的奇迹。在“七大”会址我得到答案。“七大”会堂主席台上方“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的横幅格外引人注目,这是“七大”精神的写实,也是对中国革命经验的总结。中国革命正是有了毛泽东才云开雾散,面貌一新。毛泽东思想是力量的源泉,胜利的保证,永远是我们的精神支柱。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理论,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旗帜。正是因为有了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的指引,全党全军同心同德,众志成城,才使革命由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半个世纪过去了,延安发生了巨大变化。时代在发展,延安在前进,延安人民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延安之行给我的教育启迪是深刻的。我们的时代需要深圳速度,也需要延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