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哀”与“悲壮”
高增荣
中国足球队又失败了。
在冲击世界杯的征途中,中国足球队屡战屡败,皆无功而返。失败得总是那样悲惨,失败得总是让人伤心悲哀,失败得总是让人无可奈何无话可说又不得不说。
对于中国足球队输球,球迷们已经见惯不怪了,这样的结果往往倒是预料中事。中国的球迷如同中国的老百姓一样知足,他们没有奢望,只是希望我们的球队在绿茵场上斗志昂扬,信心十足,不畏强敌,尽职尽责,踢得聪明而虎虎有生气,在智与力的较量中不断进步,仅此而已。如果中国足球队能做到这样,即就是输球,也算输得悲壮,虽败犹荣,球迷们是会理解甚或敬佩你们的。可悲的是,中国足球队老是输得那样窝囊,输得那样令人遗憾,给人的感觉好像不是对手击败了我们,而是我们“自毁”前程,自己打败了自己。
说这样的话会不会冤枉了中国足球队的教练和队员们呢?我们还是让事实来说话。中国队首场主场迎战伊朗队,赛前有一定的信心,故而开场后放得开,打得活,前70分钟以2:0领先。然而,当伊朗队扳回一球时,中国队的锐气便不如前;当伊朗队攻进第二个球时,中国队便乱了阵脚,立马同前70分钟的表现判若两队,失败主义情绪又被唤醒,并淹没了几年来苦苦培育起来的一点点脆弱的必胜信念,眼看着将要煮熟的鸭子飞走了,岂不悲哉!
实际上,这种悲观主义心理和失败主义情绪,多年来一直困扰着中国足球队,成为中国足球圈内人士的心中之“贼”,中国队多年来一直寻觅祛除此“贼”之良方,无奈“破山中贼易,去心中贼难”,中国队祛“贼”未果,却屡屡被此“贼”拉下水而遭厄溺之灾。
由于悲观主义心理作祟,使中国队背上了卸不下的“想赢怕输”的心理包袱,故而顺风球打不好,逆风球更打不好。比赛中,只要领先一球,就放弃了进攻,放弃了中场的阻截,全部龟缩到门前被动防守,岂不知防守正是中国队的短处和弱项,因此,大门屡屡失守便在情理之中了。这不是明摆着把大好河山拱手让于“敌”手吗!
人们不禁要问,难道戚务生主教练就不知道中国队的长处和短处吗?为何屡次扬短避长呢?难道戚务生主教练不懂得进攻是最好的防守,控制中场,防守可御敌于国门之外,进攻可有效突破的道理吗?为什么他总是示意球员们放弃中场,回撤到自己门前防守呢?还是悲观主义心理促使他这样去做的。只要看看他在赛前的谨言慎行甚或对舆论界的守口如瓶,就不难看出他缺乏信心的恐惧心理。及至在比赛场上,他总是心情沉重,满脸阴霾,将悲观主义心理暴露无遗。每每看到他的这副模样,我真可怜他,为他伤心,为他的健康担心,他的担子和包袱太沉重了。说句实在话,目前谁执教中国足球队,就必须首先做好承受一切压力,充当悲剧性人物的思想准备;否则,就别染指他。
当然,我说这话的意思并非是说中国足球已病人膏肓,不可救药了。因为悲剧也有两种:一种是令人悲哀,哀莫大于心死的悲剧,一种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壮的悲剧。中国足球什么时候从前一种悲剧的泥淖中拔出来,步入第二种悲剧之中,大概就是中国足球的希望之火点燃之时。因为第一种悲剧的扮演者往往是患得患失,丧失信心,缺乏斗志的弱者,第二种悲剧的扮演者常常是志存高远,敢拼善搏,轰轰烈烈地活,轰轰烈烈地死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