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7年11月29日

陕西工人报百姓话题 不忘根本 图片新闻 “鸟笼”中的童年 好心情 母亲的哲学 祝你平安 妻到底要什么 曾是一名“将军”的父亲 铁饭碗失掉之后 品读“夕阳红” 图片新闻 我不染发

当前版:第A7版:百姓话题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百姓话题
07

人活一世,多吃点亏,世人才会想着你。

母亲的哲学

文/杨东鲁

不识字的母亲其实是很聪明的,若论算,往往笔算、珠算胜不过她的心算。据说,小时候,外公请私塾先生教舅舅学珠算,舅未学会,在屋外薅草的母亲早已将口诀背得烂熟。

母亲不仅聪明,而且漂亮。打从娘家嫁到我们杨家的那天起,弯子里的娃们就开始叫她“花妈”,直至年老,又将“花妈”改称为“花婆”。

母亲在我心中是很伟大的。最难忘的是母亲对我的教诲,我称之为母亲的哲学。

由于我哥未出襁褓便不幸夭折,于是,母亲对我这个身体孱弱的独子看得更为娇贵。上学前,母亲轻声细语对我说:“听妈话,人家骂你不要还嘴,骂不听算他白骂,打你就跑让他打不着。切莫和人家打骂,赢了也换不回五斗米。一个人应该做到不该让人骂不让人打,人家不敢骂不敢打才是真正的强人。”我始终记着母亲的话,从小学读到初中,尽管正处“文革”,我还真未因和人家打架骂仗而吃过亏,左邻右舍的人都说“杨家的小子知行在理”。

母亲常教导姐妹和我“吃亏是福”。她不仅是这一观点的倡导者,更是实践者。在生产队里实行“工分粮”、“基本粮”那当儿,队里有一个人称“雨林矮子”的人,由于家里穷、常常挨饿,母亲就隔三差五地叫他到家里吃一餐。一次雨林矮子吃完饭走后,母亲自言自语:“一升米吃完了,看那样还没吃饱。唉,每月几十斤粮食让人家咋过日子!”当时,我并不明白母亲凭什么要白给人家饭吃。

母亲画得一手好“花”,有一手很巧的针线活,还会熬糖,炸“兰花根”、“麻花”、做烧饼什么的,一年四季忙。每到腊月,母亲就越发没有日夜了。帮人家绘“眼底”(鞋垫)花,做小孩涎兜、凤帽。尤其是绱鞋,工艺性很强,临近除夕,母亲的床头总是一堆鞋底和鞋帮等母亲绱,不得不熬通宵。而这一切,又都是白做的。须知,那年月,母亲白天得出满工,那些活儿全靠“业余”揽。我们埋怨母亲,何必找这些亏吃,母亲瞪着熬红的眼睛说:“吃亏是福。人活一世,多吃点亏,世人才会想着你。”

在我的记忆里,铭刻着许多闪烁着母亲的哲学观点的格言,如“‘好’字难得”、“有麝自然香”、“情有两不是”等等。母亲压根儿不懂得什么叫哲学,但她用她的一生实践着她的哲学思想,并教诲着自己的儿女们。

母亲的哲学,朴素而永恒。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