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股份制改革应注意误区
“刮派股风”,“以股就业”不少企业强制要求本企业的职工人股,如果你不入股,就要被企业“优化组合”掉。而一些经营前景欠佳或快变成一只“空壳”的企业搞“以股就业”,这不仅会砸了股份制改革的牌子,而且会影响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两头“真空”,“神仙过海”不少未上市的企业出现了两头“真空”现象:一头是企业作为股份公司,上面管不着;另一头是分散的股民参与企业决策的渠道并不畅通,于是,董事长、总经理便成了这两头都管不着的“过海神仙”,企业任他们“玩”。
持股不公,又生矛盾在股份制改革的企业内部,经理阶层与一般员工持股水平的差别如果拉得太大,就会引起新的收入分配不公,产生新的社会矛盾。日前,深圳市率先推出有关员工持股改革的试行规定,将董事长、总经理与一般员工持股水平的差距控制在5—10倍的限度内。
真戏假唱,谋求优惠不少企业搞股份制改革,特别是搞以资产为纽带的股份化集团公司改造,采取的是“真戏假唱”的方式,即股权改造是假,“集团”充其量只是一个“会员俱乐部”,其目的只是通过造“集团”来谋求国家对企业集团的新的优惠。
(摘自11月7日《每日桥报》戈晓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