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7年12月20日
生活广场
06

当铺,离你近还是远?

文/琳玲

“当”字招牌高高挂

1984年,在一片喧闹的鞭炮锣鼓声中,新中国第一家“拍卖行”在四川省成都市挂牌开业。硕大的“当”字招牌,赫然出现在现代都市,引发来自多方面的议论。

然而,当铺这个市场的产物,并没有在人们的议论和躁动中停住脚步。

继成都市挂出第一块典当招牌之后,广州、沈阳、上海、天津等地三百余家典当行赶趟儿般地相继开办。进入90年代,江城武汉继昌海公司典当拍卖部成立后,又有二十多家典当行应运而生。1992年12月1日,首都北京也挂出了硕大的“当”字招牌,首家当铺“金保典当行”在喧闹的鞭炮声和人们惊疑的目光中诞生。山西省的典当业尤为火爆,据有关方面统计,目前全省约有60家典当商行,其分支机构则涉及晋南半数左右的村庄。

面对日趋火爆的典当业,人们不禁要问:旧社会的当铺是穷人为生计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才会去的地方,如今逐渐富裕起来的国人们有多少人去信赖和光顾当铺呢?

翻开一家家典当商行厚厚的帐目记录簿,不难发现典当的作用非同一般,而且家家是生意兴隆,门庭若市。

刚刚开业的江苏省大丰县典当拍卖行短短运行20天,典当金额高达35.5万元;山东省济南市典当服务总店开业仅短短40天,他们已办理典当业务100余笔,而且至今没有出现一例死当;武汉市昌海典当拍卖部去年就取得经济效益30余万元,前景日趋看好;天津典当行今年上半年做成业务929笔,融通资金2104万元;北京金保典当行也做成生意几百笔,融通资金巨大。

提起当铺,我们或许在小说、电影、电视中对旧中国的当铺有个初步的了解:高高的柜台,前来典当的人须踮起脚尖,才能看到柜台上面,一副冰冷的眼镜拣三挑四的翻动着所当的物品,然后冷冰冰的一声发落。而今步入典当行,那种文艺作品中描述的关于当铺的印象全然消失了。

今日的当铺以其优质的服务、简便的手续,缓解部分单位和个人的燃眉之急,来满足现代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而备受人们的欢迎。

与此同时,现今的当铺跃出过去单一固定模式,重新改写它的业务范围,赋予了新的内容:除方便老百姓周转开支、调剂余缺外,也为工商企业和个体户的闲置设备、积压产品、过季商品、多余原材料运输工具等物品的处理搞活提供了帮助,还对各类银行返还的债务及抵押品,各级保险公司索赔后的物资,公安、检察、法院等行政执法机关依法没收的财物及赃物等举办拍卖。

俗话说:“饿死不去讨饭,穷死不上当铺”。那么,今天走进当铺的又是些什么样的人呢?

在上海南京路某大商厦租柜台经营服装的王老板打算进一批冬装,可手头资金一时周转不开。他便将今年春天积压下来的价值5万元的春装一古脑儿送进了当铺,换得了周转资金。

据典当行的经理们说,他们开业之初,走进当铺的人大多是有钱人,其中还不乏腰缠万贯的大款。这些人大多在从事商业活动,他们在投资经营某个项目时,常因资金不足而搁浅,他们便借助典当行,用一些资产在典当行抵押贷款。

阴影干扰典当行

当铺的发展可谓来势迅猛。据有关资料表明,到今年6月底,全国已有公、私典当商行4000余家。这些典当行对调剂余缺,活跃市场经济,加速资金流通,解决部分企业和个人的资金急需,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也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典当行进行诈骗,当骗取典当款后逃之夭夭,致使典当行遭受重大损失。

当铺不同于废品店,所典的财物不仅实用且价值较高,因而,犯罪分子看中了这个行当。他们通常将非法得来的高档财物,如金银首饰、音像设备、通讯、交通工具以及高档服装等典给当铺,经营商收下后可以从中牟取暴利。武汉市无业游民赵志高自1995年以来,先后8次将赃物典给某当铺。今年5月下旬,赵犯又在某市一菜市场连续抢夺金项链4根,金耳环一对,价值7680余元。作案后,赵把所抢物品分二次低价销赃给这个当铺,获赃款4000元。

以假充真,伪造名人字画,或假首饰、假名牌等假冒商品,编造虚假而又动人的故事,以“经济拮据”或“急于还债”等为幌子,骗取典当行信任,从而骗得典当款,是一些犯罪分子惯用的伎俩。有的以次充好,伪造有关凭证资料,将一些伪劣商品稍作装饰后当作优质商品进行典当,或将一些不易保管、容易损坏的物品进行典当,这些不法分子骗取典当款后就“下落不明”了。

有的将从外地骗购来的一些货物运到当地,然后以低于进价的所谓“跳楼价”出典给典当拍卖行,先获取十万八万的典当款进行挥霍。以后看见风声不紧,再赎出来慢慢处置。如供货单位急需货款则借口“没有钱”,久拖不付款,用千年不还手法把债务拖死而达到赖债的目的进行避债;如供货单位要想货物回头,就说已经典出,自己无力也无钱典回原来货物,用无赖的赖债手法进行避债;如供货单位起诉法院,因有一纸典押文书在先,从而给法院查封、扣押的诉讼保全等施置了重重障碍。这些不法个人利用这种方法来躲避债务竟借着典当的幌子频频得手。

另外,一些企业在负债累累的情况下,为逃避债务而把企业的厂房、机器设备等全部出典给典当拍卖行,拍卖给其他企业或个人后,而该企业的工商登记却未注销,仅留下个徒有虚名的“空壳”来应付债务,所以即使涉讼,因有典押文书在先,给法院审理案件带来了困难。

还有一些不法人员身为厂长、经理,假公济私,利用职务之便,竟利用典当拍卖手段来借“鸡”生蛋,向国家、集体非法“借债”。鄂南某装饰厂厂长利用职务便利,将其单位的大型生产流线设备作为抵押物品,典当给上海某当铺,获典当金十二万元,供其亲戚进行私人营利活动。

为什么典当行会成了不法分子的掩护所呢?这是因为典当行对现代科学条件下的商品业务的不熟悉,又拼命追求高利润,因此难免上当受骗。有的典当行明知一些贵重的典当物来源有“问题”,为了盈利,也就不管“闲事”了。有的典当行为了图利,不考虑后果,把廉价典当的滞销品也搬进了铺子。

典当业亟待规范

潜在的威胁不仅仅来自于外部。典当行业中极个别机构违规操作的状况也令人担忧。据内部人士透露,极少数典当行代替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削弱了国家宏观调控能力,干扰了国家金融秩序;有些典当行随意收当国家明文规定不能典当的物品;还有的典当行擅自定价,收费标准不准确。这些问题都给处于发展阶段的典当行业带来了困扰。

因此,有关人士呼吁,政府应尽快出台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对典当的性质和任务,典当的基本原则,收费标准,合理当期以及典当双方的权益和义务作出具体规定。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