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上档次上水平才不致落伍
——关于我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据有关部门测算,“八五”时期我省个体经济增加值年均增加18亿多元,占同期国民生产总值增加额15%左右,1996年增加值已达到139亿元。个体私营经济的蓬勃发展,已成为全省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但由于思想观念和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尤其是封闭式经营,导致我省个体经济发展速度慢、档次低、规模小、效益差,这种状况亟需采取得力措施加以改变。
我们在调查统计中发现,目前全省的个体私营经济上不了档次的突出现象是“四多四少”,即独立单个经营的多,合伙经营的少;小商小贩多,规模经营或集团型企业少;土生土长就地经营多,出省或跨国经营少;低档一般产品多,名优和高科技产品少。这种封闭式的经营方式,制约着私营经济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与全国以及沿海发达省份比,发展速度、数量、规模和经济实力等都明显滞后,存在较大的差距。1996年个体私营经济工业产值占整个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全国是15.5%,我省为10.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7个百分点;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全国的比重为32%,我省26.2%,比全国低5.8个百分点。个体私营经济的户数、从业人员我省占全国的比重仅为2%左右,注册资金所占比重为1.5%左右,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为了尽快缩小我省个体经济与东部沿海发达省份的差距,当然首先要解放思想,彻底更新观念,政府部门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为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政策环境和法制环境。但在我们的具体组织和引导中,还应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依靠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个体私营由单一商业型、服务型向生产型、开发型、科技型转变。加快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开发科技含量高的高精尖产品,逐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档次。在工作指导上,重点要转到提高企业素质和提高运行质量、提高效益上来。第一,要加快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指导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实行由手工作坊式生产向机械化、规范化、标准化生产转变。第二,要加快经营机制的转换,即企业的组织形式由“家庭式”向“合作式”转变,企业员工由“用亲型”向“用贤型”转变,企业制度由“独份型”向“股份型”集团化方面发展,用现代制度取代旧的制度。第三,加强名牌战略宣传,提高个体私营业主的名牌意识,鼓励私营企业争创名牌。第四,对申请开办科技型、外向型和生产加工型的私营企业,只要具备经营条件,登记机关可先核发临时执照,先让营业。
二是建立个体私营经济园区,使一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地区尽快步入区域化、集约化快速发展、高质量运行的轨道。所谓个体私营经济园区,就是指地方政府为鼓励、扶持个体私营经济集中连片、规模发展,而设立的交通便利、基础设施配套、政策优惠、统一管理、综合服务的经济区域。这种形式已在沿海省市普遍开展,我省也要加快这方面发展的步伐。
三是积极探索和寻求解决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新路子。针对个体私营经济普遍存在的资金短缺问题,积极探索按照自愿组合、自我管理、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原则,采取股份制形式组建投资公司和个体私营管理区,帮助他们理顺融资渠道。同时,通过合法的金融手段,鼓励社会资金投向个体私营经济。个体私营经济应当享受与其它经济成份同等的银行贷款政策,特别是对从事高新技术开发和运用的行业和产品的发展,应该给予一定的优惠和扶持。 (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