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8年01月07日
经济纵横
04

名牌再塑老企业新课题

李春来

计划经济年代,中国也有得到消费者认同的名牌产品,如“红旗”轿车、“同仁堂”中成药、“蝴蝶”缝纫机、“茅台”酒、“凤凰”自行车、“牡丹”香烟、“大白兔”奶糖乃至“狗不理”包子等。如今,这些名牌有的已经销声匿迹,有的还在苦苦挣扎,有的则更富活力。中国一汽经过数年奋斗,终于让具有“领袖风范”、“国人引以为豪”的“红旗”轿车,重新走上市场。“红旗现象”引发笔者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对国有企业已有名牌进行有效再塑,完全能够焕发青春魅力,重新征战市场,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真正名牌。

品牌是一个集合概念,它包含品牌名称。品牌标志和商标。计划经济下的中国企业,对这一概念的认识是模糊不清的,既不重视名称和标志,也不重视企业名称。品牌再塑,就要对企业、产品的名称、标志、商标进行重新策划,确定出适合自己发展、富有感染力的品牌来。在品牌再塑上最具有果敢性的是张海瑞,他对自己拥有的中国驰名商标“琴岛——利勃海尔”大胆再塑,去其洋味与繁赘,定位成一个响亮而富有中国味的名字“海尔”,获得巨大成功;国外企业进行品牌再塑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他们针对中国市场、中国消费者、中华文化等特点,取了一个个让国人怦然心动的中国名字,如“雪碧”、“飘柔”、“舒肤佳”等,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企业,品牌取得洋味十足,如“奥尼”、“达芙妮”、“蒙妮莎”等,让国人甚感费解。

品效是指产品的内在效用,这是消费者花钱购得的最本质的东西。国内企业视货款回笼为销售的“终点”,国外企业却视货款回笼为销售的“起点”。品效再塑,就是转变经营观念,采取一切措施让消费者能真正购得自己需求的“本质”。可喜的是,小天鹅、荣事达、海尔、熊猫等众多名牌纷纷发表宣言或承诺,进行品效再塑,为消费者提供各类“超值服务”。长此以往,消费者一定会喜欢国货名牌。

品位是技术含量和文化含量的综合体现,红旗、茅台、同仁堂、狗不理等,远不只是一个品牌,而是一段历史和一种民族感的浓缩。红豆就是借助文化的内力,提高其品位后而获得成功的典型事例。我们要通过品位再塑,让产品更多地凝聚民族的文化精华,使消费者从中领略历史、伦理、民俗等文化内蕴,实现“物化”到“人化”,再到“神化”的升华。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