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西方国家修建生态工业园
美国最新一期《未来学家》杂志报道,从保护环境、节省开支和节省能源等方面考虑,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一些公司和企业正在实施建立生态工业园的构想。
丹麦的科伦堡市已经树立起了一个典范。设计者们将几家工厂和企业联合起来,建立起了一个连续不断的循环流程。发电厂利用石油冶炼厂排出的废气作燃料,冶炼厂排出的冷却水再用于其它需要水的工厂。据估计,这样可节省25%的总用水量。水泥生产厂和公路建设单位分享发电厂的废煤渣,发电厂的空气清洗系统的副产品石膏又是粉刷墙壁的好材料。另外,电厂多余的热气供养渔场、附近的企业和住宅取暖。发电厂用造纸厂的废物作燃料,同时给造纸厂提供蒸汽和电。
除丹麦外,美国的一些地方也在兴建这样的生态工业园。美国商业部拔款16.8万美元给得克萨斯州的布朗斯维尔市有志于此的企业家们,他们的生态工业园正在修建中。北卡罗莱纳州的一家制药厂和它周围的农场也在实施这一构想,该制药厂将养料丰富的淤泥排入农场用来当肥料。弗吉尼亚州的查理斯角和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都在兴建生态工业园。
有关专家认为,修建生态工业园在节省能源、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保护环境等诸多方面都极为理想,但是面临的障碍也很大。首先,参与的工厂或企业的废物必须能够互相兼容,也就是每个工厂排出的废物起码有一个协同者能够利用,而且这样的协同努力必须能够给参与者带来经济利益。然而,更大的障碍还是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态工业一词在世界很多地方还不曾听说过。许多企业经营者只顾眼前利益而缺乏长远考虑,一提到生态环境问题,他们立刻就会想到要增加投入,不肯参与这样的工程。建立协同工业必然会涉及公共关系与规章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这种麻烦也往往会让人望而却步。
参与科伦堡生态工业园的各家公司不存在这些问题,它们的管理人彼此都认识,并且都对建立生态工业园这一构想感兴趣。他们认为分享副产品在降低经济成本和保护生态环境两方面都受益匪浅,企业之间生态关系的建立是基于共同利益而不是总体计划的结果。
(摘自《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