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外国人怎样再就业
芬兰芬兰属高福利国家,但近几年却出现了严重的经济衰退,失业率从1990年的3.4%猛增到1994年的18.5%。因此,芬兰政府在大力发展本国经济,开拓新的就业渠道的同时,将着眼点放在了就业市场的营造上。在芬兰,全国各市、县分布着大量的职业介绍所。在介绍所的电脑互联网络上,最新开辟了“自我推销”专页。有意的求职者可以将自己的有关情况和求职志愿输入网内,以便由雇主直接、迅速地进行选择。对于年龄在18—30岁、外语较好的求职者,介绍所将通过国际人才交流中心向有关国家推荐和联系工作。
美国解决再就业的根本途径是技术培训。美国从十几年前就开始注意再就业培训,为此还专门制定了《就业训练法》。最近几年,政府每年向就业培训活动拨款近70亿美元,就业训练内容主要包括课堂培训和就业现场培训。同时还提供介绍工作、咨询、基础技术训练和支持性服务,并对穷人进行夏季训练,包括基础教育、提高性训练等。就业培训对增加就业起到了重要作用。据统计,约有70%的失业者在培训后找到了新的工作。
法国政府把重点放在了青年就业问题上。法国前总理朱佩去年初还召开了各界人士参加的“高峰会议”,专门对青年就业问题进行商讨。据法国官方统计,1996年底法国共有309万失业人口,而18至25岁的青年就占62万,如此之多的年轻人没有工作,成为法国社会潜在的不安定的因素,也成了政府的一块心病。于是,法国在解决青年就业问题上大张旗鼓,除采用轮流培训、制定严格的就业计划外,还创立了“首次职业经历实习”制度,以培养年轻人的实践能力与适应能力。此外,还鼓励青年签订出国工作合同,今年起,将有万余青年出国就业。
菲律宾全国建立了两个社会保险系统,给予每个失业人员以切实的社会保障。保险系统包括生命保险和退休保险两个方面。每个职工每月只要交纳9.5%的保险金,就可享受社会、医疗、致残三个方面的保障,如果被雇主解雇,还可以在退休保险方面得到补偿。保险系统将根据职工的工龄长短,支付不同数额的工资,并偿还他工作以来缴纳的全部或绝大部分保险金。这不仅解决了职工在就业、失业和退休后的各种后顾之忧,而且也帮助政府减轻了提供社会福利和保障方面的负担。(摘自《家庭与生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