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都是家庭如何理财
文/朱丽静
今日中国大城市居民家庭究竟是如何选择各种理财方式的呢?北京勺海市场调查有限公司近日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重庆、西安和沈阳七城市范围内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
上海家庭理财手段最多
七城市调查表明,在去掉基本生活费开支后,居民家庭可自由支配的月均收入为874元。平均而言,每个居民家庭有2.3种理财方式,大大突破了过去银行储蓄“一枝独秀”的格局。
理财多元化程度最高的是上海人,平均有2.9种理财方式,而且拥有5种以上(含5种)理财方式的家庭比例最高,为7.8%;理财方式多元化程度最低的是武汉人和沈阳人,这两个城市的家庭平均理财种类不超过两种,低于总体平均水平。
存款占据六成份额
调查显示,银行储蓄、股票、国库券、保险、其它债券理财方式在居民家庭中具有不同的“财政”地位。
七城市中,99%的家庭都在银行有存款,储蓄额在家庭金融资产中所占的比例为64%,具优势地位。
七城市中,几乎家家都有存款,不同城市居民家庭存款在家庭金融资产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沈阳,为75%;最低的是上海,为53%。
城市之间的差别,反映的是各地金融市场活跃的程度以及人们金融投资观念和投资技巧的差异,在金融市场比较活跃的地区如上海,居民银行储蓄比例相对于其它城市比较低;而在金融市场不够发达的其它城市尤其是沈阳,居民银行储蓄比例相对较高。
国库券深入半数以上百姓家
1986年起,我国开始全国发行国库券,1995年开始,我国的国库券发行一改原有的发行方式单一、券种单一的形式,进入市场化的发行交易形式,众多的券种、不同的发行期、忽高忽低的利率使老百姓对国库券的高流动、高收益和低风险有了认识,国库券也由过去的“爱国券”形象变为“金边债券”。
调查结果显示,国库券已经深入到城市居民家庭,成为城市居民家庭理财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七城市中,57%的家庭拥有数额不等的国库券。
上海人拥有国库券的比例最高,武汉人拥有国库券的比例最低,两者相差达30个以上的百分点。
四分之一家庭有股票
去年以来,国家取消保值储蓄及两次降低存款利率政策出台以后,股票以其遍布全国的迅速增值传说吸引了老百姓的目光。本次调查结果表明,七城市中有将近四分之一(24%)的居民拥有股票。
上海是我国的金融中心,也是最早开展股票交易的城市,家庭拥有股票的比例达到40%,大大高于其它城市,广州紧邻我国另一个股市中心——深圳,又是我国改革开放起步较早的城市之一,家庭拥有股票的比例仅次于上海,作为首都的北京只有11%的居民家庭持股,属于明显的落伍者。
四分之一家庭买保险
保险是1996年我国经济改革力度最大、最活跃的市场。保险的观念正被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所接受。七城市中,26%的居民家庭已经拥有不同类别的保险。
上海再一次显示出金融多元化的特点,41%拥有保险,位于七城市之首,广州和西安其次,北京和重庆第三,而武汉与沈阳则明显低于平均水平,处于最后。
此外,七城市中,23%的居民家庭拥有其它各类地方和企业债券,在经济发达、金融市场活跃的上海、广州,这种情况更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