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工人日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山西特大假酒案”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官僚主义,而是——
“官本位”的死灰复燃
《工人日报》二月十四日就“山西特大假酒案”发表文章说:“少数不法分子谋财害命”,这是“一·二六”山西特大假酒案最直接的表象。可是,细细追究起来,为什么不法分子能够肆无忌惮地谋财害命?致命的甲醇究竟是怎样流入不法分子手中?人们要问,作为市场调控主体的各级政府干什么去了?作为“人民公仆”的那么多官员干什么去了?
国家七部委对甲醇产销曾有严格规定,要求“必须将甲醇作为一种特殊有毒化学品实施严格管理”,这些规定为什么得不到真正实施?山西省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一位官员的话是很值得玩味的。他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甲醇从生产到销售的管理难度很大。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事实上不能保证不再发生类似事件?
不法分子制售假酒并非一朝一夕,村长、乡长以至县长们对发生在自己眼皮底下的罪行却置若罔闻,你们除了会“做官”,还会做什么?甲醇流入非法渠道无人问津,商检部门对散酒质量迟迟不作检测,人民用血汗钱养着你们这些“公仆”有什么用?在官僚主义的背后,是一种被扭曲的用人机制。时下,经济效益成了某些地方衡量、提拔干部的唯一标准。于是,某些地方领导只认金钱——钱能出政绩,钱能填私欲,钱能买官,钱能通神。为了保官、升官,哪里在乎百姓的疾苦,哪里关心大众的死活?只要你能捞钱,甭管用什么手段,他都睁一眼、闭一眼,人命案只不过是必须付出的代价——不是为了发展市场经济,而是为了能荣升更大的官而付出的代价。严格地说,这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官僚主义,而是“官本位”这种封建残余的死灰复燃。
今天,某些患官僚主义病的官们,已经成为党和政府肌体上的毒瘤,除了革除,别无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