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8年03月17日
社会瞭望
02

群雄逐鹿商战起

——97西安商界一瞥

李满星

1997年,对西安商界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有资料表明,1997年,全市社会商品零售额达249亿元,比1996年增长了17.4%。以商贸流通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上交利税总额占全市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更为可喜的,初步建设成了设施先进、布局合理、网点齐全、服务完善的四级商业网、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与国际化的商贸流通体系,正在形成作为商贸流通行业的龙头,西安市大中型商贸企业普遍认为去年是改革开放以来最难忘的一年。有资料表明,去年西安市一万平方米的商贸设施已达20个,而市场这块蛋糕依然还是那么大。因此各家抢战市场份额,攻城略地,已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

1997年,民生、开元、唐城等大店销售虽说都保持稳定的势头,但利润下滑。去年六、七月,席卷全市的价格大战,从表面看来刺激了消费,抢占市场份额,创造了国有商业有史以来日销售最高纪录,却牺牲了效益,也为后半年销售旺季不旺种下了恶果。各个企业集团也不遗余力,对外扩张,攻城掠地,以争夺市场。民生集团采取收编、联营、输出商誉和管理甚至租赁的办法,开设分店、连锁店,形成“东南西北中,处处有民生”的局面。民生还尝试向高科技产业进军,成立商务电子有限公司等,以增强实力。唐城集团成立了东二环分公司、陕西德胜公司等,还尝试向加工业进军,成立的唐城畜工商有限公司已开始见效益,而且以补偿贸易形式引进生产线建立了唐城现代饮品有限公司。同时唐城还以输出商誉和管理的形式,在咸阳成立唐城集团汇通商厦,在书院门口成立唐城精品广场。而百隆集团则成立百隆精品商厦、西北旧货交易中心、万国城等,并挺进新开张的西郊新土门市场,同时百隆还投资现代化农业,开发绿色食品,向其他领域扩展。至于旅游、饮食、解放、友谊集团及秋林公司等,在外向型发展方面也都有长足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前几年在西安涉足的外地商业企业,在西安商战中纷纷败下阵来。上海一百西安店、协和百货等纷纷关门。而粤港、海星、金花、东隆等民营、三资企业在西安商界发展很快,有的初步取得效益,令商界刮目相看。

被誉为“朝阳产业”的连锁业和专卖店、便民店,去年发展势头迅猛。据统计,去年西安市连锁企业也达26家,连锁门店已达370多个,营业额近10亿元。引人注目的是民营企业海星集团的连锁超市已达23家。专卖店,作为一种品牌专门经营的方式,去年表现出咄咄逼人之势。从经营服饰、逐渐向大小家电、自行车、汽车、摩托车及通讯器材、电脑等渗透,开始受到广大消费者欢迎。据了解,从大差市到端履门不足500米的东大街一段,仅经营服饰,家电的专卖门店,就已达50多家。据业内人士估计,目前西安市的专卖店不下200家。这些专卖店,由于大多由厂方直接经营,价格统一,宣传广告统一策划,实力雄厚,已向传统的商业零售业发出挑战。作为补充,便民店在西安市已达337个,遍布大街小巷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居民区,为方便群众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

西安市的专业市场、批发市场近年交易十分活跃。目前,西安市各类市场已达506个,总成交额120多亿。其中交易额过亿元的各类市场已达20多个。这些市场,已形成专业特色显明、经营品种齐全的格局,吸引着西北五省及四川、湖北、河南等周边地区的客商,显示出勃勃生机。这些市场,批零兼营,经营零活,价格低廉,广告宣传不亚于大商店,向国营大店发出挑战。

可以说,1997年西安市商贸流通各业之间,各大店之间的竞争是十分残酷的。在国有大中型企业普遍不景气,老百姓因住房、养老、子女上学等困扰大大减少日常支出的经济转型时期,如何开拓经营,启动市场,刺激消费是各家都在苦苦思考的严峻课题。

1998年,根据十五大精神,西安市进一步抓大放小,开放搞活,国有企业减员增效,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可以预见,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最近,西安市商界之巨唐城、民生、开元联合全国26家名牌家电生产企业,推出“统一服务、统一价格、统一品牌”的1+1+1>3行动,以规范市场竞争,正确引导消费。这为商界开展有序竞争带了好头。?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