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8年03月17日
社会瞭望
02

数万只灰椋鸟栖居蒲城永丰

二月底以来,每天有几十万只候鸟,栖居在蒲城永丰烈士陵园,并吸引了众多人前去观看。

一天下午四时半,我们到永丰地界,按交通管理人员的示意,将车停放在烈士陵园东侧麦田中临时开辟的停车场内。停放车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极其简单地回答了我们所提的问题:

问:“这种鸟叫什么名字?”

答:“没人能叫上名字。”

“几时能来?”

“准时六点四十进园。”

“早晨什么时候走?”

“说不准。”

“鸟从啥时候起落在这里?”

“一个多月以前吧。”

“它们从什么地方来?”

“只看见顺洛河槽从上游飞来。”

“大概有多少只?”

“无法计算,少说也有几十万只。”

听前来观看的群众说,鸟来先落在陵园西边的麦田里。这块麦田的南边是一条大道,北边临沟,有一条田间灌溉的水渠,麦田的南北长度恰好与陵园相当。五时以后,麦田南边的大道和北边的水渠上,陆续站满了人。这时,远远看见一群又一群的小鸟顺河槽飞来,栖息在这块麦田西边的树林中。路上的人越来越多,飞鸟飞来的次数不断增加,群体也不断增大。在此地维护秩序的公安人员不让大家越过道路或水渠站到麦田去,说怕鸟受惊再不来了。三两个小孩在麦田西北方沟边将荒草点着,燃起高高的火焰,公安人员立即前去进行制止,令其将火扑灭。围观的群众越来越多,水渠上站不下,便站在水渠北边的麦田里。麦田的女主人拿着一根树条子,吆喝着不让踩踏麦苗,还不时扬着树条子做出打人的架势。开始,还好象有点作用,临近六时,人越来越多,居然站满了麦田,我左看右看,再不见那手扬树条的麦田女主人了。

众人翘首西望,议论纷纷。身后一农村妇女说,学校老师给学生讲,这是远处的森林着了火,鸟儿没有落脚之地才飞来的。身旁站着一姓李的信佛的老道,鹤发童颜,身着浅黄色外套,他说世界是天、地、人,人死后上了天就变成了飞鸟,入了地便做牛马,再生于世便是人。这成千上万只飞鸟是解放战争时永丰战役牺牲将士的灵魂再现。老人侃侃说去,无人随声,也无人反对。一练气功的同事说,这里的气场好。一中年插言道:“反正落在这里与陵园有关,咋不落到别处呢?”

这时,时针指向六时二十分,只见一群小鸟簇成一团,嗖嗖飞来,在靠近陵园的上空转了一圈,又飞回原处落下。围观的群众中有人说,这是“侦察”鸟。维护秩序的公安人员说:“不要慌,六点四十分准时开始。”听他这么一说,大家俨然在等着看一场早有准备的文艺演出。

公安人员的话是可信的。晚六时四十分,麦田西边传来嗖嗖声响。循声远望,点点飞鸟出现在这块麦田的上空。横看成带,纵看成片,腾空而来。远远望去,似群蜂,又似一条很宽而又没有尽头的黑色布带,少说也有几十万只,象是一条腾空而起的黑色巨龙,凌空逶迤,有起有伏,呼呼而过,甚是壮观。围观的人们目呆呆地望着,说出一句又一句惊讶的话语:“咋来这么多鸟!”“完全是—次有组织的集体行动。”

“巨龙”卧在树木葱笼的陵园中,陵园中传出一片唧唧喳喳的鸟语声。

围观的人们走散了,乘坐的车辆在陵园四周的道路上点点发光。这点点的光亮又连成一条条火龙,飞向远方!

经查:蒲城栖居的鸟为灰椋鸟,身长约20厘米,主要集中在内蒙古一带,因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转来陕西一游,实属罕见。 (王蛇平)?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