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轰动社会万众瞩目 如今父母双亡前景迷茫
“袖珍女”路向何方?
文图/胡震杰
1996年初,国内外260多家新闻单位采访报道了“袖珍女”的故事:河南省南阳地区唐河县桐寨铺村村民赵群德夫妇,50多岁老年得女,在医院里产下了一个只有拳头般大小的女婴,而且该女婴养育十几年后,17岁而身高只有66.3厘米、体重3600克,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确认为全世界“最矮的女人”。该消息发表后,不少人千里迢迢甚至不远万里从国外来到唐河一睹袖珍女风采,曾一度使赵群德简陋异常的一间小屋外门庭若市、车水马龙,以至于桐寨铺镇政府不得不拨出资金为赵群德夫妇专建了两间房用于招待,而袖珍女赵路君也成为了当年万众瞩目的“超级名人”。然而时过境迁,当两年之后的今天,笔者再次来到桐寨铺村,对“袖珍女”进行跟踪采访时却惊异地发现,不仅当年的众多报道中有不少失实之处,而且小路君本人的处境也今非昔比,生活困顿、处境艰难、前途暗淡…
苦命人捡了一个苦命人
1986年农历八月的一天中午,赵群德在村小学门口,听到有人说不知是谁把一个小女孩给扔在那儿了,一下午也没人管。他过去看个究竟。
在乡卫生院院墙外边的一个土堆那儿,赵群德老远就看见有几个人围着一个纸箱子指指点点。凑到跟前一看,箱子里果然有一个小鼻子小眼小脑袋的小孩子,被人用衣服包得严严实实的放在那里,旁边还放着一袋奶粉,在奶粉下面压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1980年3月6日生。待到把小女孩子抱出来一看,赵群德乐了,因为这个按纸条上的出生日期算应该已经6岁了的小女孩,实在是太小了,整个人只有筷子那么高,托在手里感觉就像是托着个洋娃娃。这时候旁边有人说这个小孩子扔这儿几回了,每次有人捡回家后都又送了回来。“6岁了才这么大,肯定是怪胎了。”赵群德这样想着就把小女孩又放进了纸箱里。可就在他刚想转身离开时,这个小女孩突然“叽叽叽”地叫了起来,那只有一颗大枣般大小的小手也开始不停地抓挠着。赵群德不由自主地站住了,望着小女孩那张嗷嗷待哺的脸,恻隐之心油然而生:“好歹也是个生命啊!”于是,在旁人的叽笑声中,赵群德抱着小女孩向家中走去。
小女孩是捡了回来,可要养活她却不是个易事,尤其是对于赵群德来说。
赵群德是个孤儿。早在他9岁时,父母亲就双双因病撇下他和他11岁的姐姐和7岁的妹妹撒手而去,姐弟三人相依为命。两年后,才14岁的姐姐拉着幼小的弟弟妹妹,含着泪嫁人了。姐姐出嫁后不久,赵群德就随着过路的解放军走了。这一走就是将近十年,这期间他转战大江南北及朝鲜战场。然而当他光荣退伍回乡时,家里已没了他的立锥之地,两间破草房早已塌得只剩下了一堆土,而妹妹也已远嫁到了千里之外的西安。没办法,他只好暂住在姐姐家,但看着姐姐一家青黄不接的样子,赵群德找了个借口又离开了姐姐。
回到桐寨铺,他用几根棍子支在别人的房墙上,搭上茅草、破席就成了一个家。此后二十多年里他捡破烂、卖小百货、替人做工,孤苦飘零,穷困潦倒,一直到50多岁了也还是孑然一身。因此,面对着这一个从天而降的女儿,赵群德自然是宠爱有加、百般呵护,并且还给她起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赵路君。
父女俩相依为命
给小路君喂奶是赵群德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因为奶嘴对于小路君的小嘴来说简直就是宠然大物,根本就塞不进去。无奈,他只好抱着小路君到乡卫生所请教,路过注射室时他看见一位护士正在为一位病人输液,顿时眼睛一亮有了办法。他从护士那里讨来了打点滴的塑料管调好奶水,一头插进女儿嘴里。第一次没有经验,一下子注射了18滴,差点没把小路君噎死,吓得他脸色都变了。后来,他逐渐摸索着终于掌握了女儿的饭量——10滴奶水正好。
小路君的穿衣倒是不成问题,因为邻居们看着小路君怪可怜的,把家里的旧手套、旧袜子缝缝改改,一套套春夏秋冬的衣服就都有了。晚上睡觉,赵群德害怕耗子咬着女儿,又怕自己翻身压着女儿,于是就整晚保持着侧睡的姿势。
为了让小路君会走路,赵群德苦思冥想找来一个阔口的茶杯,把小路君放在里边,小路君的小手正好扶在杯沿上。离开爸爸温暖的怀抱,小路君显然不适应茶杯的冰凉,一边发出“愤怒”的哭声,一边一屁股坐在茶杯里。赵群德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就把茶杯放在胸口捂热后再把小路君放在里边,一次、两次、三次,无数次的站起、跌倒、再站起,小路君终于能够扶着杯沿慢慢走动了。
看到和小路君一样大的小孩们都上学了,赵群德也抱着小路君来到了学校,但学校怕没办法教拒绝了。为此,赵群德四处求情下跪,终于有一个幼儿园答应收下小路君试试,赵群德高兴得泪都流出来了。然而他高兴的太早了,因为没有合适的课桌,小路君只能坐在课桌上听讲,结果引得全校师生都来观看,小路君被吓得“叽叽”直叫。到了中午赵群德去接小路君回家时,看见小路君所在的教室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小路君像供人参观的“展品”一般呆呆地坐在课桌上。赵群德一把扒开人群抱过惊慌失措的女儿头也不回地走了。
求学的希望破灭后,身为文盲的赵群德不甘心,就借了一本小学语文课本,并请小学生当老师,自己先慢慢地学识字,再回家耐心地教给小路君,但最终却徒劳无功。但令赵群德倍感得意的是,小路君到12岁那年,终于呐呐地说出了她人生中的第一个词汇:“爸爸!”
为了让女儿了解和适应外面的世界,赵群德决定带女儿出去走走。因为前番的经历,怕别人再大惊小怪地吓着女儿,他就在自己的衣服上特别缝制了一个大口袋,把小路君放在里边,又在口袋上挖了两个洞当做望口和透气窗。就这样,小路君在茶杯里学会了走路,在父亲的口袋里渐渐了解了世界。
1992年,丈夫去世又未生育的同村妇女鹿来秀因为经常帮助照顾小路君,两位老人渐渐有了感情,便组成了一个家。超群德老年得女又得妻,一颗孤寂的心终于有了莫大的安慰,一家人虽然生活艰难,但天伦之乐却也融融。唯一令他失意的是,这时小路君已长到十几岁了,身高却只有65厘米,体重也才4.4公斤,比起刚捡到她时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长进。于是,家境贫寒的赵群德便举债带着女儿6次上北京、天津、上海等地治病求医,但医生的诊断却一次次地让他心灰意冷:小路君各个器官正常无异,但不可能再长高的身体几乎无医可治。对这个结果,赵群德感到异常悲伤。回到家里,赵群德除了暗自抱怨自己命苦之外,只希望女儿能平平安安地度过这一生。
小路君路向何方?
1994年10月,河南某艺术团团长找上门来,说是想吸收小路君为演员,被赵群德一口回绝,他不想让女儿成为供人观赏的“玩偶”和“展品”。但这位团长一再说明只是想通过训练让小路君学会跳舞唱歌,掌握一门谋生的本领。想到小路君今后的出路,赵群德才答应让女儿进团试试。此后,小路君便在父亲的陪同下随该团到湖北等地演出,一路之上无不注目、轰动一时。几个月后,赵群德发现小路君虽然学会了唱唱跳跳,人也似乎比以前机灵了许多,但却一步步成了别人眼中的一个“玩偶”,成了他人的赚钱工具,他便不顾每月数千元的高薪,毅然带着小路君又回到了他那破烂不堪的家。
但他的命运却就此转变。不久后,即象本文开头所述的那样,在新闻媒介轮番热炒中,小路君成了全世界为之瞩目的“超级明星”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公众也纷纷为小路君的治疗及出路伸出了热情的援助之手。
1996年6月底,在热心人士的关怀和一家大企业的大力资助下,小路君被免费送入南京市鼓楼区中医院矮身材专科进行治疗。经过精心治疗后,小路君的身体终于有了长进,至当年10月份就长了近2厘米。然而1997年初,赵群德家乡突然来人报信说鹿来秀老人病倒了,且生命垂危,要赵群德马上回家。于是,赵群德不得不中断治疗,带着小路君急急忙忙赶回家中。谁知这一回来就再也出不去了,老伴生命垂危时时刻刻离不开人,为了给老伴治病,赵群德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还欠人一屁股的债,可也未能挽留住老伴的生命。此后,父女二人生活困顿、举步维艰,不要说去南京的路费筹不到,就连日常的生活也成了问题,以至不得不常靠别人的接济。
即便如此,厄运仍接踵而至。1998年2月24日下午,赵群德在赶集的路上被一辆疾驰而来的汽车当头撞上,经抢救无效当晚在医院死亡。当时的小路君因为正好被别人抱着,所以幸免于难,再一次捡了一条命。
父亲死后,小路君便被赵群德的姐姐赵群明抱到了自己的家里。但对于两位都已年届70高龄、行动不便的老人来说,照料小路君这样一个女孩显然力不从心。虽然他们也有子女,但大量的农活使得他们的子女根本就抽不出时间来照看小路君,再加上家贫更是无法为小路君治病。最为重要的是小路君对父亲有一种深深的依赖,对他人不自觉地就产生了一种抗逆心理,而且赵群德那一套适应女儿的照料方式,赵群明夫妇并不熟悉,一到小路君有些异常时老俩口经常是束手无策,因此小路君在这个新家里虽然也同样得到了无微不至的呵护,但却常常显得异常的消沉。对此,赵群明老人在面对笔者的采访时,虽然一提到小路君都不由自主地流露出爱怜之情,但更多的则是忧心忡忡:“要是个正常的小孩儿,费点心慢慢养大了就行了。可小路君老也长不大,这以后该咋办呢?”
(图为小路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