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纳斯湖怪之迷
文/天涯
本来哈纳斯“湖怪”是大红鱼的说法,中外学术界已基本得到认可。然而,今年2月,新疆水产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高爱刘却说,哈纳斯湖属冷水生态环境,上百斤重的生物在这里已很难生存,根本就不可能有上吨重的大型脊椎动物存在!
新华社迅速以《专家对哈纳斯“湖怪”提出质疑》为题,发布了这条消息。一时,平静的哈纳斯湖再次“掀起波澜”,那么,这种神秘的湖怪到底是何物?更加引起世人的浓厚兴趣。
(一)
哈纳斯湖位于中俄交界处的阿尔泰山原始森林内,海拔1300多米,水域面积约40平方公里。湖呈黄瓜形,上游和3条河相通,主流是哈纳斯河。下游由哈纳斯河与禾木尔河汇合成布尔津河,流入额尔齐斯直通北冰洋。这是我国唯一属北冰洋水系的内陆湖泊。
这个湖在地理上叫做冰积湖,在它周围的层峦叠嶂中,又星星点点散布着数百个小湖泊。附近还有冰川、冰斗、永久冻土带等,这正是第四纪冰川的地貌。哈纳斯湖在青山夹峙中,四周坏以绿林、灌木丛、花圃、草甸,湖水翡翠般清澈,显得娇艳绝伦。
就在这个人间仙境中,却时常发生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据当地的蒙古和哈萨克牧民介绍,哈纳斯湖面常有一种怪现象:突起的巨浪腾空翻腾。有时在阳光的照射下,还会呈现一片刺眼的红光,湖边的牛、马,也时常莫名其妙地失踪。于是,人们纷纷传说,哈纳斯湖中有令人恐怖的“湖怪”。几位老人说,早在30年代,曾在湖中捕到过一条巨鱼,仅鱼头就有小锅那么大。因而,人们又推断,在湖里兴风作浪的“怪物”,很可能是这种大鱼。
哈纳斯湖盛产冰水性鱼类,象哲罗鲑、细鳞鲑、阿尔泰鳕、江鳕、西伯利亚斜齿鳊等,都是全国少见的。哲罗鲑在当地叫大红鱼,据说它在一跃之下,可以把水面上的野鸭子一口吞下,甚至说哲罗鲑的存在,是湖面上野鸭子减少的主要原因。
有一年夏天,科研人员在湖中考察时,沿湖岸浅水地带,他们吃惊地发现有完整的牛、马、羊的骨架。这自然不是人吃的,即使是山上的狼豹等凶猛动物,它们也不可能把这么多的骨架,扔到如此远的湖水里。
那么这“湖怪”到底有多大呢?为了弄清真相,当年新疆大学的教师曾用羊腿、活鸭等为饵料,希望“湖怪”能上直径20厘米的两个大钩。然而,他们只隐隐约约看到一条足有浮标3倍长的东西从浮标旁游过,却未能捉住它。
自治区的科研人员,在哈纳斯湖还遇到一件怪事。那天,他们在湖里下了一幅600米长的大鱼网,网是尼龙的,浮柱也很粗。过了一夜,茫茫碧波哪里还有鱼网的影踪。科研人员百思不得其解。以为网被人偷了。但和边防站哨所联系后,人们又断然否定了这种可能。果然,过了几天科研人员泛舟湖上游时,又发现鱼网漂浮在水面上,纠缠成了一大堆。是什么东西把鱼网逆水拖到了好几公里以外?
后来人们根据种种迹象判定:传说中的哈纳斯“湖怪”就是大红鱼。中外一些媒体,也相继报道哈纳斯“湖怪”之谜已经揭开的消息。
(二)
据专家介绍,哈纳斯湖的哲罗鲑,属北方山地冷水性淡水鱼类,鱼体长约12—15米,头部宽1.5米,估计重量在2—3吨。它是凶猛的食肉性鱼类,从哲罗鲑的生活习性来看,它和哈纳斯“湖怪”的特征相吻合。但专家们又说,它是早已被人们认为绝种了的鱼种。
新疆水产科学研究所的高爱刘工程师却说,哈纳斯“湖怪”就是哲罗鲑这种说法,压根就缺乏科学性。首先,哈纳斯湖属冷水生态环境,就其营养级来说,上百公斤重的生物在这里已很难生存,更不可能有上吨重的大型脊椎动物;其次,哲罗鲑有回流产卵的特点,而哈纳斯湖水系根本不具备一吨以上的鱼回游产卵的条件。另外,中科院武汉水产科学研究所等几家科研机构,先后组织了各种考察队进行了调查,都没有发现象船一样大的哲罗鲑。
有报道称:“1985年7月,新疆大学生物系向礼陔副教授带领的考察队,在哈纳斯湖发现过巨鱼,最大的鱼头几乎有小汽车那样大。同月24日,新疆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的一支考察队,在湖面上发现了几个红褐色的圆点,起初以为是浮生植物,后用望远镜观看,发现竟是巨大的鱼头浮在水面,还露一点背脊。据目测,最大的鱼头近1米宽,鱼体大约有10米,所有大鱼的总数近100条。”对之该如何解释呢?
高爱刘工程师认为新大师生等发现的情况有几种可能。首先可能是因为光线折射,从视觉上将湖里的生物放大成了“小汽车头”一样;其次,哈纳斯湖是有名的变色湖,它变幻莫测,仪态万千,很有可能将某种倒影误认为是大红鱼;另外,在产卵季节,成千上万条哲罗鲑聚在一起,也容易看成是一条鱼。事实上,10年前考察队曾多次对鱼群进行跟踪拍摄,并没有捕获过一条哪怕是几百斤重的“大红鱼”。高工程师的观点,很快得到许多行家的赞成。
(三)
如果在湖中兴风作浪的不是巨大的哲罗鲑,那么,哈纳斯“湖怪”又是何物呢?湖中的野鸭、岸上的牛羊又是怎样遇害的?一时,这又成了难解之谜。
有人推测,这也可能是一种水中“怪兽”,这种怪兽英国大不列颠岛北部的尼斯湖就有。
据有关资料记载,很早以前,就有人看到过这种怪物。1802年春季的一天,一个叫麦克唐纳的农民到湖边割草时,突然看到一只巨大的怪兽露出水面,用短而粗的鳍脚划水,随后很快消失在了湖水深处……1880年初秋的一天,几艘游艇满载游客在尼斯湖游览时,突然从湖中伸出一个带有细长脖子的怪兽脑袋,人们顿时慌作一团,一只游艇被撞翻,沉入湖底。
1933年夏天,《长披风信使报》发表了麦凯夫妇亲眼目睹“一只巨兽在尼斯湖中昂首嬉水”的新闻。不久,有一个名叫威尔逊的英国人又在尼斯湖拍摄了一张使人触目惊心的怪兽照片,轰动了整个世界。从此,人们给这只怪兽取名“尼西”,意思是尼斯湖里的神秘怪物。
60年代以后,科学家利用水下摄影、声纳等大量先进技术设备,对尼斯湖进行了多次详细周密的考察,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果,特别是水下摄影还获得了一张似乎是鳍的照片,为怪兽的存在进一步提供了证据。据分析,这条鳍长约2米,呈扁平、菱形状,是活动着的。以后,在尼斯湖水深11到25米处,又摄下了一张怪兽的照片。据此,科学家描绘了怪兽的形状:身高15—20米,颈长3—4米,有一个较小的头,头上有一个角状隆起。一些科学家根据怪兽的特征推测,它是生活在距今6500万年前的水生爬行动物——蛇颈龙的后裔。除在水中捕食外,它还经常上岸袭击牛羊等大型动物。
我国著名的长白山天池湖怪,同尼斯怪兽相比,也有相似之处。可见,人们关于哈纳斯“湖怪”是类似于尼斯湖怪兽的推测,也不无道理。何况,哈纳斯湖自然保护区,生长着一望无际遮天蔽日的大松林,这里人烟稀少,人迹罕至,是各种鸟类和雪兔、猞猁、马鹿等野生动物的乐园。这种特殊的环境,为哈纳斯“湖怪”提供了极其有利的生存和保护条件。所以湖岸上的牛羊等经常失踪,就成了“情理之中”的事了。
由于至今没有拍到一张有关“湖怪”的照片,人们一直未识它的“庐山真面目”,所以,目前下哈纳斯“湖怪”是哲罗鲑或“怪兽”的定论都为时过早。上述观点充其量都不过是一种推测而已。经过科学家的不断努力,也许过不了多久,人们就会揭开哈纳斯“湖怪”头上的神秘盖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