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秦都法庭乱嘈嘈
《工人日报》记者徐国柱
4月2日,记者专程赴咸阳市,旁听这个市秦都区法院公开审理的一桩敲诈勒索案。
与记者经常见到的气氛严肃、纪律严明的法庭大相径庭,秦都区法庭从上午9时开庭,直到下午近4时休庭,7个多小时的庭审,其乱嘈嘈、闹哄哄的程度,不亚于嘈杂的农贸市场。
记者惊讶地注意到,尽管法庭一开始宣布过法庭纪律,讲了几个不准,审判长也不时地对闹哄哄的听众提醒、甚至警告。但与此起彼伏的掌声、拍打坐椅声、倒鼓掌声、口哨声和喝彩声相比,却显得那样的苍白无力,那样的无可奈何。
按说,这天庭审的案由并不算复杂。
据法庭调查证实,咸阳市工商局商标所去年上半年发现民营企业咸阳步长公司有违犯商标法行为,在查处过程中又遇这家公司顶牛。商标所副所长尚美英就决定查封了这家企业的成品库。
市工商局一副局长接到步长公司有关查封库房的反映后,否定了尚美英的作法,未与尚美英通气,就去撕掉了封条。
尚美英对这位副局长的举动有意见,认为“步长公司不配合查处是出于私利,你局领导不支持下属查案为着何来”。于是,尚美英还想,既然你们步长公司把咸阳领导买通,在咸阳市无理可讲,难以执法,那么在全国总有讲理、守法的人吧,于是她产生了写举报信的念头,以个人名义,将步长公司违犯商标法的事写成信,复印了151封,拟发往全国各地工商部门,要求配合查处。
尚美英在发信前,电话告知步长公司,说她手中有一批货想出手,问公司要不要。企业闻讯后,即来人看货,方知尚美英的“货”是举报他们企业的举报信。尚美英提出,如想买,每封信1万元,总共151封,售价151万元人民币。步长公司见尚美英拟将举报信发往的地方,大都是他们产品的重点销售地,认为此信一旦发出,落到不了解情况的当地工商部门,真的进行查处,那他们“公司就完了”,便与尚美英进行了一番讨价还价,最后决定全部买断151封信,每封信出价1万元,并约定了交款日期和地址。
据尚美英法庭供述,她是鉴于步长公司不配合他们查案、局里有关领导不支持他们查案的情况下才写举报信的,目的是向“步长公司施加压力”,并非真心卖信。所以在步长公司讨价还价时她一分钱不少,直到最后步长公司愿以151万元买断151封举报信时,她决定不卖信了。
9月8日,步长公司按原约定日期,来人携款买信,尚美英再次表示信不卖了,并且离开了她的办公室。据步长公司当事人在法庭证实,差不多在尚美英离开办公室门的同时,他们向秦都区公安分局以尚美英敲诈他们巨额资金为名报警。警方闻讯立即出动,直奔市工商局尚美英办公室,拿走了存在柜内的151封举报信,带走了尚美英。后报经区检察院,将尚美英以敲诈勒索罪逮捕。
尚美英被捕消息,一时间成了此间社会舆论热点。首先是当事双方展开宣传战。咸阳市工商局绝大多数干部联名上书上级领导机关,认为尚美英执行公务,查处违法,逮捕尚是错误的;步长公司在西安召开理论界、经济界、新闻界部分人士座谈会,诉说他们公司在咸阳市工商局查处的几个月中造成的巨额损失;陕西的一些传媒乃至中央有些传媒,披露了尚美英被捕事实外,还配发言论等;咸阳市乃至陕西的有些党政领导,就传媒的报道或批示,或发表谈话,要求对尚美英一案严肃查处。
4月2日法庭调查、尤其是法庭辩论中,有关几方的这些情感,得到进一步渲泄。
据说,双方都从省城西安请了记者;又据说,咸阳市工商局事前发通知要求全局干部及家属都要旁听尚美英案的审理……记者目睹的现场是:约500余名的听众席,着工商服装的听众少说在四分之一上下;掌声、鼓倒掌声等大都出自这些听众较集中的地方。
记者还看到,双方为本案出庭的10余位证人,准备充分,有些证明连法庭也始料不及。如市工商局一证人就将她被检察院传唤作证时据说是被检察官员撕掉扣子的衣服带上证人席,并当堂展示,使得法庭措手不及,引得听众席上一片怨骂声。
法庭辩论阶段,公诉人与辩护律师针锋相对,唇枪舌剑地各自为寻求有利的事实相互辩驳,本属常理。然而,这也成了当事人双方表露自己倾向的极好时机。差不多在公诉人指证尚美英犯敲诈勒索罪的过程时,抑或是辩护人替尚美英作出无罪的辩护时,听众席上都长时间的拍打座椅、鼓倒掌、鼓掌和喝彩,还不时听到口哨和叫骂声。尤其当辩护律师用“如果法庭宣判尚美英有罪,那将是法律的悲哀”这句话结束他的辩护时,听众席上的喝彩声等达到最高潮。有人直接闯入被告席,同尚美英握手致意;有人向尚美英送来食品,鼓励她坚持;还有人直呼法庭还尚美英一个公道。而凡此种种,记者除听见审判长声调平缓的“请遵守法庭纪律”外,再未见任何制止和防范措施,就连陪坐在被告人左右的两名法警,也对闯入被告席的听众未加有力制止。
下午近4时,法庭在闹哄哄的气氛中宣布休庭。不少听众拥挤着,怨骂着。骂某单位搞逼供信,不依法办案;骂某某人为富不仁,靠钱开路;骂某某人平时仗势欺人,有恃无恐,今朝活该倒霉;骂某某传媒偏听偏信,只讲一面之词。还有人说,工商局、公安局、检察院、法院这些戴大盖帽的人,今天在钱与法的面前惦不来分量了。
记者不赞成无端怀疑一切,更反对随意骂人,借机起哄。记者坚信,法律是无私的,更是无情的。记者只是出于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呼吁司法部门应该首选遵纪守法,别让法律以外的什么东西亵渎了神圣的法律。记者也吁请咸阳市的广大工商干部应该坚信法律的神圣,坚守自己的神圣职责,须知任何人妄图与法律开玩笑,不会有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