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8年05月27日
经济纵横
04

纺织女谈“压锭减员”

王芃

4月2日,我省砸响了纺织压锭的第一锤。面对已经拉开的纺织压锭大幕,广大的纺织职工是如何看待这场轰轰烈烈的压锭战役呢?近日,笔者走访了一些纺织企业职工,倾听了她们的心里话。

30岁的刘玲对笔者说,那晚我看了电视里播放砸锭的镜头,感觉像是砸在自己心坎上一样,非常难过。我所看管的机台是六十年代生产的,虽然厂里进行了几次技术改造,但听说还是属于压锭范围的。我丈夫是车间的保全工,他业余时间在学开车,要是真的下岗了,打算和父母一起凑钱买辆“奥拓”让他跑,我在家带孩子。说心里话,我真不愿意压锭,更不愿意下岗。和这些纺纱锭子打了十几年交道,真的很有感情。国家的压锭政策我能够理解,也是为了让企业能更好地发展。这几年的过渡期一过,我想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23岁的杨平利接着说,我倒是很希望厂里压锭。俗话说,“好女不进纱厂,好男不进钢厂”,这虽然是社会上的一种偏见,但也是事实。我们“纱妞”们一年到头生活在噪音和花毛之中,一个班下来要走几十里路,累得精疲力尽,还被一些人瞧不起,我真想再换一种生活方式。一压锭,就要减员,政府和厂里总要给大家想办法分流安置,我正在学美容和电脑打字,希望能趁此机会找到一个更满意的工作岗位。

张师傅说起压锭减员,显出忧心忡忡的样子。她说自己已经44岁了,儿子在上高三,丈夫单位效益不好长年放假。现在自己每月工资680元,基本能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压锭之后,厂里对她这种年龄在40岁以上的一线工人的安置,可能会让提前退休或内部退养,工资肯定比在岗要少得多。但回到家后,想再找份合适的工作肯定很难,一则年龄太大,再又没有其他的特长和门路,将来的日子会有许多困难……

小胡一家六口都在纺织厂工作,他高中毕业后也进了本厂。他说自己目前这份维修机器的工作太单调乏味,干下去也没有多大的前途,这次根据厂里压锭减员的有关政策,他想买断工龄、自谋出路,去外面闯一闯,也许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小林是纺院92级毕业生,谈及压锭她说出了这样一番话:政府把纺织业作为国企改革的突破口,调整产业结构,实行压锭减员,给了许多优惠政策,这对纺织业是一次很难得的机遇。同时下岗分流对富余人员也是一次新的创业机会。纺织业就象一艘严重超载的大船,如果不废弃一些旧设备不下来多余的人,整艘船都会沉没,只有压锭减员增效,纺织业才能轻装前进。身处这个多变的时代,每个人都应有危机意识,要尽量多掌握些技能,随时准备适应新岗位的需要。听说我们厂正在和几个兄弟厂一起准备组建一个大型的纺织印染企业集团,我期待着纺织行业振兴的那一天。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