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从困境中崛起的人们
——记张怀毅和他的200名下岗职工
火红的6月,火一样的情,西安经纬纺织厂双喜临门:厂长张怀毅荣获长安县再就业标兵,全厂出口创汇突破500万元人民币。谁能相信,创出这一业绩的竟然是一位退居二线、年近六旬的老人和清一色的200名下岗工人。
1996年,退居二线的张怀毅随着工厂停产,成了一名下岗职工。这位在纺织行业干了大半辈子,当了18年厂长的硬汉子痛心疾首。眼见大量纺织工人下岗后的困难,张怀毅心如刀绞:“咱们是捧着金饭碗讨饭呀!何不生产自救,创出一条路?”他走访好友搭档,同退休工人马俊玉、下岗工人屈博利、屈权乐一拍即合,4条汉子抱成团,决心在纺织行业再创新业。
没有资金,张怀毅和他的伙伴们遍访亲友,四处举债,倾其所有,筹资40万元;没有厂地设备,张怀毅和他的同伴们到处奔波,选址长安,租赁了长安纺织厂色织布生产线;没有技术,张怀毅同他的伙伴们聘请西安纺织业30多名技术骨干,招聘了长纺厂160名下岗工人。去年5月12日,张怀毅和他的伙伴们率领职工进厂修缮厂房,调试机器,停产5年的长纺厂欢声笑语,残垣断壁的厂区面焕然一新,西安经纬纺织厂挂牌开业了。
在纺织行业摸爬滚打了半辈子,张怀毅熟知“企业围着市场转,产品围着市场转,效益围着市场转”的兴业真谛。办厂伊始,张怀毅派员八方出击,收集信息,广揽客户,当得知一外商在西安时,他单刀赴会找到客户住处,请对方看产品小样,介绍自己创业的艰辛。外商看中了张怀毅手中的产品,敬重张怀毅的为人,当即签订了8万米直贡缎合同,预付款40万元,产品质量和交货时间都相当苛刻。
第一个合同到手,张怀毅和他的伙伴们像捡了个金元宝。全厂上下精心组织原料,昼夜调试设备,严格工艺流程,机器不停人换班,终于提前10天保质保量交货。外商翘起大拇指,赞口不绝。
头一炮打响,打开了企业通向市场的闸门,也打开了张怀毅的思路。兴厂富工的新点子、新措施接二连三应运而生。
面对有的同行“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的叹息声,张怀毅同他的伙伴们决定不在国内市场挤热窝,把眼光瞄向国际市场,开发国际市场急需、外国人不愿意干、国内企业干不了的紧俏产品,先后开发出防撕裂布、马裤呢等6大系列40多个品种的产品,令老外爱不释手,先后打入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有的同行抱怨“决策一人说了算,分配吃的大锅饭”,张怀毅同他的伙伴们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大事股东集思广益,管理厂长分工负责。干部实行职能工资加经济责任制考核,工人实行计件工资制,权、责、利、纪泾渭分明,比学赶帮蔚然成风。
今年初,荷兰客户同石家庄外贸公司签订了50万元的供货合同,生产厂家产品不合要求,距交货日期不到一个月时间,荷兰客户和外贸公司急得火烧眉毛。双方代表慕名来到长安,找到张怀毅。张怀毅沉思良久,与伙伴们集思广益,商讨对策,按期交货难度很大,但事关国家外贸声誉,也是对本厂实力的一次检验,张怀毅胸有成竹,拍板23天完成50万元的供货合同。消息传开,全厂上下士气大振,厂领导四处奔波,原料一次到位,职工们出谋划策,改三班制为两班制,延长工作时间,扩大开机量,经过22天昼夜奋战,终于提前一天供货。4月25日,产品装车出厂,外贸公司代表握着张怀毅的手连声说:“老张,谢谢你,谢谢全厂职工!”
面对络绎不绝的客户,面对接踵而来的荣誉,张怀毅雄心勃勃:增加设备,扩大生产,开拓市场,安置更多的下岗职工。他说:“上为国家分忧,下为工人解愁,是我的最大心愿。”
(张宝贵陈小云田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