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8年07月16日

陕西工人报憩心亭 寻找麦芒 钻床的意义 图片新闻 玉华瀑声 任老师 山城洛阳 图片新闻 我们这个年龄 车上 图片新闻 电视台的脸《主持人》 关中老碗

当前版:第A4版:憩心亭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憩心亭
04

电视台的脸《主持人》

(随笔) 文/高红十

理论上说,公民可以一天不上商店不见售货员,一天不乘公交车不见售票员;十天半月不见理发员和饭店服务员;可是守着电视机一天不看的人大约不多。只要打开电视,揿动遥控器,扑面而来的,绕不过躲不开的就是主持人。

他,或者她是电视节目的第一张脸。

先说节目预报,其实打出字幕配合画面就可以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也找几个人坐在那里。坐在那里为该栏目增色了么?没有,只增加了人头费、脂粉和衣料钱、夏天的降温补助和冬天的煤火费。

新闻联播的主持基本是播音员样式,离真正意义的主持相距甚遥。有的农业新闻在棉田、在麦垅扯着线走来走去,举着话筒拄来拄去的人甚至锦衣环佩浓妆艳抹,真不知她从哪儿来?来干什么?对面的采访对象——受假化肥害的大叔或是交了粮拿不到钱的大嫂乐意搭理她和她讲真话么?

接下来——恕我抄袭常用的主持词语——该是天气预报了,除了年轻面孔越来越多,节目的质量倒无大改观。每每感叹中国的人口爆满,便把让报节目和报天气的人下岗的想法压制下去。

新闻政论节目主持人在近两年的电视主持人里进步最快,一些人已初具个人编播风格。但也有不足,有的人在《东方之子》中采访学界名流,总有一种提出问题,让采访对象填空的感觉,一问一答的对话透出居高临下不那么平等。

文艺、国际和综艺的主持人有的差强人意,有的基本不留印象。分析原因可能在于主持受导演和制片牵制,该节目基本没他什么东西,仅仅是穿一身好衣服(给某家服装公司当广告模特),背背台词。

儿童节目的主持是否有一个误区?以前的主持人尽量把自己变小,小到贴近节目对象,以后风格也照猫画虎照葫芦画瓢,看久了令人生厌。

相比之下,也有好的。姜丰的《文化视点》大优于以前,肖晓琳的《社会经纬》有事实有观点有理有情,长江钱钢等人的《新闻调查》能将一个大的社会问题剥笋见芯,具有一定说服力。最欣赏北京有线台《电影和电影人》的主持诸葛虹云,能将一台容易嚣繁浮泛的节目做得有信息量,有深度,而且有自己的审美情调,缘于她制片兼主持,中西文具佳带来的自信吧。

总之,身为荧屏第一张脸的主持,他们的确有许多常人不及的优势:相貌(不是风度)、口齿(不是口才)、学历(不是学识)、服饰、发型、化妆……但他们也有更多不足:社会阅历、人情味、机智、应变能力、幽默感。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电视主持人不应光凭着一张脸和匀速普通话接受鲜花和掌声,中国电视节目总体水平的提高,他们也应身系千钧。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