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8年07月30日
头版
01

工资一分不减工人无一下岗 指标连创新高

西北一棉群策群力向管理要效益

本报讯 在全国纺织企业普遍举步维艰、亏损日益加剧的今天,西北国棉一厂紧紧依靠广大职工群众,眼睛向内深挖潜,在生产经营困境中不断崛起。今年上半年实现产值15036万元,实现销售收人14900万元,其中出口交货值高达11574万元,多项经济指标名列全省同行业首位。

3年前的西北一棉处境十分窘迫:近3亿元的化纤债务每年需垫付利息等近3000万元,几乎占据了该厂全部流动资金,近亿元的外欠原料配件款压得企业喘不过气来。内忧外患之时,以张登社、李树生为代表的新一届领导班子,紧紧依靠职工群众的智慧,不等不靠全力扭亏。为了尽快扭转企业效益大幅下滑的被动局面,厂党政一班人眼睛向内大胆改革,先后剥离后勤等13个单位,并创建风轮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厂大力推行全额计件工资和减人增效方案,合理分流内部冗员。他们还在严细、规范管理上狠下功夫,挂牌上岗,务实求新;量化考核,奖优罚劣。继1996年减亏3000万元,1997年增收节支近4000万元且扭亏为盈,今年又走出东南亚金融危机的阴影,新成立的风轮公司月月盈利,使风轮股票保持较好的收益,企业生产经营指标再创新高。

与此同时,企业还添置了包芯纺等一批先进设备,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品种由单一的平纹变成四个大类,每年新品种达10多个。为了缓解职工呼声较高的住房难题,厂里在建、筹建、已建住宅楼20多幢,近千户职工将乔迁新居。中小学分别建成咸阳市一流的微机中心,厂内电视台编辑设备全面升级。截至目前,职工收入比1995年度增长30%以上,企业正逐步走出困境,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本报记者桂子

通讯员李宝林柯贤琦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