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8年08月14日

陕西工人报文体大观 图片新闻 活着的标志 自然最巧 “红楼”不发解味人 汉字的书法 戚务生能拯救红金龙吗? 丰田队大捷新西兰赛恩斯脱颖居榜首 一“粒”入球乎? 尴尬一场

当前版:第A3版:文体大观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文体大观
03

一“粒”入球乎?

□文/宋建中

第十六届世界杯足球赛,以其无穷的魅力令亿万球迷获得了本世纪最后一份“精神快餐”。然而,懂得汉字的人,在品尝之余,仍不免有点遗憾。

且不说其它,只说足球的量词之称。你若有心,就听一些“国嘴”在广播电视中口无遮拦地说:“本场比赛,某国队获胜,关键是某某打入一‘粒’金球,某某门将表现神勇,扑出关键的一‘粒’球”云云;一些足球事业的专家、感慨多多的球迷,也时而在传播媒体上发表高论,大谈一“粒”人球……听起来,看起来,似乎足球的量词就是“粒”。

在我们的这个有人类居住的地球上,有四分之一的人在讲汉语,民族语言的规范,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因为,后世之人要继承和发扬。翻翻《辞海》,以“粒”称量词的是指很小很小的物体,它的偏傍部首之所以用“米”,足以说明我们的祖先在造“粒”字时,就认为量称“粒”的物体应该像米粒那么大,或者更小。显然,现在绿茵场上踢的足球要比米粒不知大多少倍。而像足球那么大的圆形物体,祖先则以量词“个”、“只”相称。如此说来,一“粒”入球之说没有依据了。

笔者疾呼,一“粒”入球之说该休了!否则,假如有一天,“国嘴”、球迷的孩子在学校里考试,因写一“粒”足球而被老师朱笔批为错,得不到满分,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假如非球迷家长面对孩子关于是“一粒足球还是一个(只)足球”提问的时候,又当作何回答?

也许是笔者小题大做、吹毛求疵了。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