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8年09月10日
劳动视野
02

巍巍秦岭铸路魂

——记奋战在宝成铁路沿线的职工们

(上接一版)

宝成千里铁道线上至今还有一批北京知青,赵长友便是其中一个。1968年,他离开北京去陕北插队,几年后又被召到宝成线上,现在是阳平关站养路领工区巡道工。每次上班,他都要穿上黄色制服,手提信号灯,肩扛铁镐,身背工具包,顺着铁道走13公里多路。有次赵长友晚上过隧道,走着走着隐约发现隧道边躺着一个人,凑近信号灯一看,吓得他头发都竖起来了,原来这是一堆被列车碰撞得血肉模糊的盲流尸体,当时隧道内才走了一半,他只得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现在每次走到那里心里还发毛。去年5月的一天,赵长友像往常一样巡道,这时一列开赴南疆的军列在此间通过,车上一位素不相识的军人望着他默默地立正行军礼,直到列车进入隧道,他一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晚上回到家将这件事讲给也是北京知青的妻子孙淑玲,孙淑玲听后哭了,那晚他们跟过节一样喝了许多酒,就为了那个军礼,那份尊重。

英雄壮歌

由于地处环境恶劣的秦岭山区,宝成铁路自修建之日起,便时刻面临着自然灾害的侵袭,运营40年来,洪水、滑坡、塌方几乎每年都在发生,而尤以1981年洪灾对铁路的损害最为严重,宝成人在这次抗洪抢险中唱出了一曲激扬的壮歌。

这年8月,陕南地区连续降雨40多天,持续不断的大雨酝酿着一场千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灾难。8月21日,山洪终于爆发。汹涌的洪水顺着条条峪谷奔腾而下,一路裹着泥土石块冲向铁路,冲向嘉陵江,与铁路相依相伴的嘉陵江每沙流量达12000多立方米,为有水文记载以来的最高洪峰。嘉陵江变成了一条凶恶的巨龙噬咬着铁路,巨大的桥墩被拦腰折断跌入深谷,坚硬的钢轨扭曲成麻花,成段成段的铁道没了路基,悬空高架,在风雨中摇曳,一节节车皮被冲下高坡埋在泥淖中,一排排站舍轰然倒塌在泥水里……

在自然界的挑战面前,宝成人发出了不屈的呐喊:战胜水灾,修复宝成线!

当洪水未退尽时,凤州工务段副段长廖建军带领4名职工率先冲上铁路,冒着瓢泼大雨查看险情。有的地方桥梁被冲垮,无路可行,他们就抓着悬空的接触网电线攀过去。这时山体还在坍塌,巨石滚滚,泥水飞溅,轰鸣的响声惊天动地。历经千难万险,他们两天半时间跋涉了90公里,终于查明了宝凤段受灾情况,并赶到宝鸡向上级作了汇报。这是水灾后第一个走出重重围困的工作组,为制定抢修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

当洪水肆虐、交通通信中断时,两名青工张焕友、李顺连挺身而出,扛起铁索,跳进汹涌的江水,奋力游向彼岸。经过几个小时的奋战,他们终于将铁索拉到对岸,架起了灾后第一座铁索桥。

西坡车站有三位看守材料的老工人张殿坤、巩凤海、席伯伦,当水位逼进铁路时,他们没有离开料场,而是奋力抢救材料。当人们呼喊他们赶快撤离时,他们还在拼命地搬运70吨水泥。一瞬间,铺天盖地的洪峰席卷了西坡车站,把铁路、站舍一同卷入嘉陵江,三位老人连同他们不肯舍弃的材料也永远地消逝了……

经过50多天的日夜苦战,宝成线终于恢复了运营。在这难忘的日子里,发生过多少动人的故事,涌现出多少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滔滔江水,冲不垮宝成人的钢铁意志,巍巍秦岭,铸就了宝成人的英雄气概。 本报记者朱碧波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