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今夏捉蝎,人比蝎子多
□文/丁耀年
今年入夏以来,活跃于陕西澄合矿区周边野外的捕蝎者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捕蝎人越来越多,蝎子越捉越少。
不知从哪年的夏季开始,矿区悄然出现了业余捕蝎者,多是一些青壮年职工和放假的中学生。最初人们捉蝎,尚含有业余消遣的成份,乐于此道的人很有限,每晚收入二、三十元不多,十元八元不少。他们中肯下功夫、技术好点的一个夏天过去收入达千元以上;不济的也收入六、七百元。
近年来,煤炭行业的不景气加剧,职工生活日渐窘迫,不少人便眼热起捉蝎这个不须投资,技术要求也不高的发财门路。特别是今年夏天,矿井破天荒地连续放假三个月,职工接连三个月没开资,许多职工想外出打工少技术,欲图经商又没本钱,便蜂拥上山逮蝎子,以此苦撑度日,聊补家常开销。每于夜幕降临,矿区四野的坡坡坎坎上捕蝎者那时隐时现的灯火随处可见,因停产放假而没了用武之地的矿灯矿帽和束腰带此时派上了用场,他们个个全副武装,一手持盛放蝎子的物件,一手执捕蝎工具,沿着田埂地头细细搜寻。一旦发现目标,不拘大小,爷爷孙子尽收囊中。每日清晨则另一番景象。收蝎人竞相赶早出现在矿区,攫直了嗓子吆喝收蝎子。忙了大半晚上的捕蝎人揉着惺忪的睡眼,端了用器皿盛放的蝎子来卖。为了添加分量,他们用蜈蚣等虫子将蝎子喂得腹大如鼓。捕蝎人和蝎贩间相互都很熟识,先是争论着秤高秤低,而后捕蝎者边往兜里装那几张不多的块块和毛票,边抱怨蝎子比以前难逮了,个头也小了。
这些年来,捕蝎者有几人发财不得而知,倒是有个把蝎贩的自行车变成“轻骑”。横遭不幸的蝎子与生态有多少关系也未可知,人们只知道这些让人多少有些生畏的小生灵除了可以人药外,在餐馆里还是一道价格不菲的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