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维权,工会工作的重头戏
——访中国工会十三大代表、陕西地质工会主席刘其龙
中国工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在金秋送爽的十月胜利召开了。
在陕西省工会代表团赴京前夕,记者专程采访了十三大代表、陕西地质工会主席刘其龙。
在工会领导岗位上工作了十三个年头的老刘,曾出席过中国工会十一大、十二大,虽年过半百,两鬓染霜,但说起话来声似铜钟,宏亮有力,有如壮小伙似的,浑身仍不时透出一股军人的气息。
“此时此刻,作为十三大代表,对怎样做好工会工作,怎样维权,你有什么思想感受?”面对记者的提问,刘其龙说:我作为一个从部队复员后一直在地质单位群工岗位上工作了三十几年的领导干部,感受最深的是,维权是搞好工会工作的基础,是工会的基本职能和“重头戏”。工会不维护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不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就象庄稼失去了土地一样,没有生存的基础,工会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另外,突出维护职能也是由工会的社会地位所决定的。维权是工会服从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的主要手段。工会的四项基本职能,都含有维护的内容,都是以维护为根本出发点。
刘其龙接着对记者说:在陕西省总工会和陕西地勘局党组领导下,在维权工作上,我们陕西地质工会先从制度上规范。经过多年实践,制订并多次修改完善了职代会制度,全局十七个直属基层单位都做到了每年不少于召开一次职代会。在维护职工利益上,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我们还从源头参与上入手。一人一事的维护不能放弃,但不是根本办法,要从源头上去参与,去进行超前维护,整体维护才是根本。我局各级工会组织参与改制领导小组,下岗职工再就业领导小组,再就业服务中心;参加党委会、办公会、联席会议等,在研究制订改革措施时,及时把职工群众的意愿反映上来,少放和不放“马后炮”,做到了“超前参与、源头参与、日常参与”,共举。近两年在地质工会的积极努力下,起草并经局党组研究同意,出台了8份有关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文件,维护了职工队伍的稳定。刘其龙说,我们还从办实事上体现维权。地矿系统过去全靠吃“皇粮”,如今事业费逐年递减,生存危机越来越重,困难职工较多,光下岗职工就占四成,形势十分严峻。地质工会采取“行政支持一些,经济实体资助一点,职工群众捐一点,工会节余经费补一点”的做法,从上到下都建立起了扶贫帮困基金。近三年全局共筹款150多万元,补助困难职工近两千人次。在做好再就业工作上,我局在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前几个月,就召开了再就业工作会,研究探讨解决的办法。在建立下岗职工再就业基金上,局领导又在资金紧张情况下拿出100多万元,加上多方筹集共计237万元用于下岗职工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如局属单位区研院从再就业基金中无息借贷给16名职工再就业,其中一名叫李井的下岗职工借到7000元用于出租车营运后,很快解决了家庭生活困难。
记者问到刘主席,“你干了多年工会工作,你认为哪项工作最难办最头疼?”老刘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工会维权最难。搞好维权要和党政协同才能真正做好。但再难的事也要干好,要在工作上当“拼命三郎”,不懈努力。在这方面有两点体会。一是党政工领导共同重视。在我局不仅工会领导重视,更重要的是党政领导也重视,大力支持各级工会搞好“两个维护”。工会不唱“独角戏”,党政工同下“一盘棋”,这个问题就由难变易,迎刃而解了。二是要动真情维护。既要设身处地的为职工着想,换位思考,以心换心,以情感人地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做职工的“贴心人”;又要真心实意地帮助职工,扎扎实实地为职工解决问题,做职工群众的“家里人”;还要把维权看成是事关整体,事关大局,事关稳定发展的大事去做,为企业当好职工群众的“代言人”。本报记者韩庚通讯员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