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再婚之家
怎样待孩子
□文/秋霞
走出旧的围城而步人新的围城的再婚者,面对更加复杂的家庭结构,往往处理不好关系,尤其是对待新配偶的孩子,更是不知所措。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应予注意。
一是要勇敢地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重新步入新家的再婚者,普遍担心孩子的问题会影响夫妻间的感情。于是“怕”字当头,要么干脆就把自己的孩子摔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让长辈承担起教育孩子的义务;要么对新配偶的孩子撒手不管。殊不知,这种隔代教育对孩子大为不利。原因是因为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少了。会削弱孩子与父母的感情,而且因为祖辈与孩子的代沟更大,不容易与孩子沟通;祖辈的学历普遍偏低,对辅导孩子的学习不利;祖辈由于身体、观念的原因,休闲与孩子玩耍活动少,对孩子心理所需要的体育运动和户外活动的参与与支持意识不强;此外,在祖辈看来,不便对孩子严于教育,因此祖辈对孩子往往是宠爱有加。
二是对彼此的孩子要一碗水端平,不能厚此薄彼。对大部分再婚者来说,他们对各自的孩子或许不是存心要分彼此,在物质上也能注重到平等对待,然而在感情上往往不自觉地对自己的孩子流露出更多的亲情,这种情绪让孩子大受感染,成为孩子接受继父(母)的障碍。
三是对新配偶的孩子不要轻易责备。当孩子还没有完全接受非血缘的父母时,父亲(母亲)对配偶孩子的责备,往往难以奏效。不仅如此,而且在孩子看来,在你还未成为他(她)心目中的父亲(母亲)前,你还不具备管教他(她)的资格。这无疑会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而对你敬而远之。
四是在孩子们发生纠纷时,不要轻易去责备任何一方。孩子们在一起生活,纠纷在所难免,无论是谁对谁错都不要轻易当着孩子们的面表态,因为孩子还不太明事理,责备新配偶的孩子会被他(她)觉得你是“自家人帮自家人”,责备自己的孩子会被孩子认为你“吃里扒外”,最好的办法是在与丈夫(妻子)商量后,各自向自己的孩子说明白,这样孩子往往容易接受。
五是多给新配偶的孩子以鼓励。在孩子看来外人的鼓励往往比家长的鼓励更让他(她)兴奋,当你还未成为他(她)真正意义上的家长前,你的鼓励无疑会胜过他(她)亲生父母的鼓励,这不仅对孩子的成长有利,而且容易拉近你与他(她)之间的距离。
六是要多制造和睦、融洽的大家庭气氛,让孩子们感觉到家庭的吸引力而不是自己父亲(母亲)的吸引力。如晚上一起去散步,双休日全家去郊游等等,在不知不觉中让孩子打破血缘的界限,建立起一个和睦、融洽的美满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