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8年11月06日
生活广场
02

佛手山行

□文/广文

□图/阳云武

佛手山坐落于四川省广安县协兴镇果山村。这里山峦重叠,沟谷纵横,果树飘香,风光旖丽。我们一直期望去那里走一走,不仅因为这里是人们探奇览胜、欣赏自然的好去处,更重要的是,佛手山下,是邓小平家族先人们的埋骨之所。

佛手山一直被当地人视为风水宝地。奇特的山势,恰似一个巍巍巨人,端坐于环列的群山之前,有人说它像莲台打坐的佛祖,左手拈袂,右手抚膝,神态肃穆。远处层层浅丘,逶迤蜿蜒,恰似朝圣的信徒,虔诚地拱伏于地,真有千人拱首,万山来朝之势。脚下山峦间,渭水河如一条银练飘落,缠山绕岭,潺潺东流;一碗水、蛇龙山、佛手石、石牌坊、摩崖造像等构成了佛手山奇特的自然人文景观。

在佛手山山嘴石崖处,原有一方巨石,自然从中裂开,一分为二,裂缝两边的石壁上各嵌有一只2米见方的掌印,传说是以前佛祖经过这里,坐于崖上小憩,为眼前美景所迷,不禁击石赞叹,一掌下去,山石应手而开,山便得名佛手山。后历代先人陆续在石崖上开凿了很多书法石刻、摩崖造像,并在山腰大道两旁修建了石牌坊和庙宇等建筑,可惜这些景观历经沧桑,大多毁坏,再不复当年景象,但美丽的传说流传至今。

在佛手山的半山腰处,是邓小平家族先孺们的墓地。不知是人为或是巧合,坟墓座落处正好是佛手山巨人的心窝。邓家先孺坟茔是一座四棺石墓,冢大有气势。它背倚灵秀的山峰,前接泛花流韵的渭水河,周围浅丘层叠,绿树相拥,瓜果溢香,头上白云飘绕,林间雀鸟啁啾。石墓造型美观,坟石镌刻纤细,坟土松软,绿草茵茵,墓石上所刻行书字体遒劲有力,显然出自书法名家之手。墓碑嵌在正面的墓梁上,中刻“庚山甲向”四字,四棺空一。邓小平的祖母戴氏、伯祖母李氏、生母淡氏都安葬在这里。墓碑上分别刻着:“故先妣戴老孺人之墓”、“故先妣李老孺人之墓”、“故先妣淡老孺人之墓”,墓碑的左侧下方刻有后代邓先圣(邓小平)、邓先修、邓光治、邓先清的名讳,左侧上方刻着立碑年月。墓顶额上刻有“龙翔凤舞”、“物华天宝”、“地灵人杰”、“鸢飞鱼跃”等辞句,墓门石柱上刻有“佛山作保障,渭水绕佳城”、“阴地不如心地,后人须学好人”两副联语,从石墓建造风格和墓上联句分析,可见昔日邓族之家风。石墓从建成到现在,虽然经历70多年沧桑岁月,特别是“十年动乱”的风风雨雨,却至今完好如初。其实,小平同志1919年离开故乡78载未归,也不知先母坟茔模样。1995年9月6日,邓小平长子邓朴方回故乡广安曾代父亲前去祖坟拜祭,对乡人出于对父亲的爱戴加以保护祖坟的做法表示感谢。

在邓家先孺墓旁,兀立一石,人称“印盒石”,高约6米,两侧如刀削斧劈,徒峭难攀,石上缝间天生一棵黄桷树,枝分五丫,无土、无水、无肥,自然造化,却生机盎然,旁边有一小水凼,形似“印盒”,常年绿水盈盈,本属自然奇观,人们却又把它与邓家祖坟联系在一起加以神化,虽是无稽之谈,却也是当地人崇敬小平的情感流露。

站在佛手山前,我们由衷地赞叹自然造化的美妙,伫立墓前,面对邓氏先人的英灵,献上我们的敬意,感谢他们养育了一个“好人”,一个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佛手山已被列为旅游开发重点项目,正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观赏农业旅游区。特别是1997年2月19日小平同志辞世以后,前来佛手山参观旅游的人与日俱增。最多时每天达到2万人以上。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