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现在出门坐车越来越方便了”
——西韩线公铁大战侧记
西安与韩城,一个是陕西省的省会,是陕西政治、经济、文化、旅游的中心;一个是俗称“小北京”,拥有司马祠、党家村、文庙等历史文化遗产,盛产煤炭的新兴工业城市。108国道、候西铁路从两地横穿而过。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两地交往日益密切,旅游、出差、打工、探亲的人们日渐增多。由此在这200多公里的路程上,引发了一场公路与铁路争夺客流的“公铁大战”。
曾几何时,由于西韩铁路线上仅开行西安往返韩城的一对慢车,这趟车不仅绕咸阳、闫良等地,而且逢站必停,运行时间长,约需7、8个小时,长途乘客叫苦不绝。在这种情况下,致使近75%的客流转向了公路。而公路运输为吸引客流,一改过去清一色大轿车的“缓慢作风”,相继推出依维柯、金龙等豪华车的“中巴快餐”,实行全程不超员,全程空调、全程高速,有的还配有彩电、VCD机、录像机等。并推出可睡觉休息的卧铺大巴。韩城从早6时开始,每隔半小时向西安发一趟,一直到下午16:30分左右。为招徕乘客,部分汽车主还拿起话筒,在西安、韩城的火车站广场大声叫喊,争夺铁路部门的部分客流。据不完全统计,韩城往返西安两地间就有带卧铺的大巴十六、七辆,金龙、依维柯等中巴十七、八辆,再加上普通大轿车共有约八、九十辆,极大方便了旅客乘车。
面对日益减少的铁路客流,铁路部门分析现状,痛定思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们除保留了原有的一对慢车827/828次,吸引沿线短途客流外,还使宝鸡一太原的535/536次改走西韩线,并于今年4月28日和6月28日分别开行了西安一韩城的683/684次和687/688次两趟管内快车。目前,西安、韩城两地间就有四对客车开行。为招徕乘客,铁路部门也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市场营销宣传活动,管内的张桥车务段、韩城车站等单位组成营销宣传队,身穿路服,肩披绶带,走人街头巷尾,散发客运传单三万多份,甚至将营销传单贴在了汽车站门口,公然向公路运输叫板。并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广播等媒介向社会宣传铁路在价格、安全、舒适等方面的优势,很快吸引回大量客流,仅今年韩城站的运输收入就增加了100多万元。同时西安火车站与市工商银行联系开办了售票网,开通了电话订票、自动订票查询热线等,使乘客足不出户订到票,就在身边拿到票。
综观西安、韩城两地间公路、铁路这两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各有千秋。公路虽票价较高,(中巴全程约需35元左右),但班次多,速度快(约需4小时);铁路虽速度相对慢一点(快车约需4小时20分),但票价低(快车全程约17元),设施全(带厕所、茶炉、洗手间等),安全舒适。日趋激烈的运输市场竞争,最终的受益者还是“上帝”——旅客。正如笔者在采访中遇到的一位经常出差的乘客所说的那样:“现出门坐车是越来越方便了!”(杜斌 孙卫民)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