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8年11月17日
社会瞭望
02

“经商”一月纪事

朱胜利

前一阵子,人人皆言下海经商挣钱容易,一时间,许多人跳槽打工,南下探“海”。我当了十余年工薪族,一直靠辛苦工作挣工资的心理多少有点不平衡。尤其是看到原来在一起干活的“难兄难弟”一个个西装革履,手持手机,小有作为时,心中更是焦急。终于我有一个月假期,便心急火燎地赶赴多年在省城做生意的姐姐那里,姐姐爽快地答应我去摊位上体会一番,并叮咛雇工老王照料我。

老乡

那日晌午,市场里人潮如织,各种叫卖声、吆喝声、侃价声混杂在一起,哄哄嚷嚷,煞是热闹。这时一老者用浓重的河南腔问旁边摊位上衣服的批发价格等,这边摊位上老王见生意就在旁边便使劲给老者打手势,使眼色,老者终于看见了老王的招呼,搁下那边服装来到老王跟前问:“你的货比他的货便宜我就要三十件。”老王满脸堆笑,使出浑身解数,“钱算个啥,咱是老乡哩,听口音就知您老是洛阳人,‘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我能赚别人的钱,也不能赚您老乡的钱。”一时说得老者脸上笑眯眯地。接着老王话锋一转:“你看俺这货,是不是手感可好,是不是比他那货好,他那是次品,俺这是正品,正品比次品价格要高一些……”。老者有些感动,频频点头,眼看成功在即,却听见刚才摊位上的那老板大声吆喝:“‘老乡,老乡,背后一枪’。这年头啥人都有,只要有钱可赚,爷儿俩能变成亲兄弟”。他好象知道老王是宁夏人。老者正欲掏钱提货,听那人一说,立即警惕起来,犹豫了片刻,讪讪笑着对老王说:“我先去别处转转,回头再来。”

谁信谁

老奕是多年经营工艺品生意的,称得上是个老行家,多年生意场上的磨砺,使他变得精明、世故。尤其是他的口才,能把死的说成活的,假的说成真的。可他还是受了一回骗。

那日傍晚,赶上老婆去了女儿家,老奕一个人收拾完摊档上的货,匆匆忙忙往回赶,路上遇见了多年不见的老亲戚李某,李某是妻弟内侄。不远不近,也算亲戚。李某说:“自己在城里一单位挖楼基时,挖到一个瓷罐,沉甸甸地,一摇里面有金属声,便趁黑悄悄抱回了家,打开后里面全是袁大头,数了数正好一百块。”说着掏出样品,让老奕辨真伪,老奕略一端详,掂着份量,肯定地说:“没问题,真货”。李某念叨说:“家里娃要上学,自己还想盖房,欲将此全卖掉”。老奕问:“打算多少钱卖?”李某答:“三十五全走。”老奕暗喜,总想多赚些钱说:“咱知根知底,还沾亲带故,三十元给我算了。”老奕急不可待,生怕生意黄了。李某却是爽快地答应了,并叮咛老奕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等了一会儿,李某果然拎个帆布包走了过来,老奕嫌路上人多眼杂,粗略翻看一番后就付了钱,拎着帆布包回到家里。老奕还沾沾自喜,心想今天拣了个大便宜。谁知打开后顿时傻了眼,除样品一块装在口袋里,整个罐子里全是假货,急忙忙返身找李某时,早已踪迹全无。再问老婆李某家详情时,老婆答:“他已在外流窜多年,早已没家了。”

老奕眼睁睁拿了三千元换回一罐罐铅块块,一时悲从中来,老泪纵横。从此摊档上再也不见老奕了。

一个月很快就要结束,姐姐对我说:“干脆把老王辞了,你来当老板?”

我说:“不行,还是工厂里实在,坦然。”23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