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家乡的文物
郑富林
我的家乡在汉长安城内西北角,西汉王朝历经二千多年的风风雨雨,给这里留下了许许多多的珍贵文物,文物遗址,汉陶俑作坊,神明台,桂宫,三台庵,太液池,感业寺遗址等,多少年来,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美妙的传说和不解之谜。
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文物保护,除国家考古队发掘出的文物外,各村群众陆续不断地意外地发现的文物就胜不胜数。
从1950年至今,在家乡西坡村,一位拣破烂的人发现了一口巨型铁钟,高二米,下沿直经1.5米,钟上铸有龙,凤、花、鸟图案,钟下铸字为“同治元年(1862年);曹家堡村民,在其家后墙下挖出了一金马驹,还挖出了8麻袋的五铢钱;南徐村民挖出了两个金锞,村中至今还保留了唐代一古槐,枝繁叶茂,生长旺盛;相家巷村民挖出了母金鸡,重达12斤;东柏梁村民在汉太液池遗址挖出了一石鲸,身长5米,高1.6米;施寨村村民挖出了四尊青石雕像,还挖出了两麻袋麻钱、裤钱;师家营村民挖出了一枚唐铜镜,擦洗后,仍可照人;焦家村民挖出了汉代有字“上林”、“千秋万岁”的瓦当……。
相家巷和六村堡村间,曾是西汉官办陶俑作坊遗址,国家考古队近几年在这里发掘出数以千计的各种陶俑,为这几年陆续在西汉时的和陵、茂陵、平陵和阳陵等处发现的陶俑找到了烧造之地。
更可喜的是,由中日专家合作开发汉长安城的新闻在中央台播出后,给家乡人民带来了喜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城考古队,今年四月,在汉武帝刘彻嫔妃居住的桂宫遗址,发现一处宫殿,面积有十几亩地大,整个宫殿遗址面目清新显露出来,撩开了西汉建筑神秘的面纱,对研究西汉时的建筑,规模,式样等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此遗址的发掘,是汉城考古队九十年代最重大的发现,揭开了汉长安城考古的新篇章。近日,又在此殿遗址北边发现另一处武帝嫔妃的遗址,有10亩地大,目前,表土已取完,考古队正在紧张的清理遗物中,这将是家乡,未央人民的特大考古喜讯,明年三、四月间,整个宫殿遗址的面目将与世人见面。
汉长安城是世界四大名城之一,我爱我的家乡,爱我家乡的人民,爱我家乡的文物遗址。随着中日专家合作开发汉长安城遗址的深入,将会有更多的文物遗址,稀世珍宝被发现,那时家乡定会变为游览圣地,她将张开双臂,喜迎各国友人,考古学家,专家来此观光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