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8年12月18日

陕西工人报百姓话题 乡里客 家有青工 “独奏”,你行吗? 看牲病无病也有病 兴趣与体验 听培训课 欢迎“检查” 担心干部“不坐机关” 谨防“试用”陷阱

当前版:第A3版:百姓话题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百姓话题
03

家有青工

□文/文因

儿子技校毕业分配到公交公司汽车修配厂当了工人,后和公司一司机结了婚。我和妻子系干部。一家四口,干部与工人成了一半对一半。这种态势一度使家里出现了一些干部对工人看不惯的别扭现象:

懒。小俩口一回到家,仿佛骨头散了架,不是斜坐便是横卧,家务活一推一动,不推不动,没有一点主动性。

馋。儿子是小俩口的代言人。不时向我和他妈叮咛,多变饭菜花样,肉食宜多,油水宜大,调和要浓,对荤腥菜肴,胃口大开。就是主食,也胃纳甚佳。小俩口一个月没有八九十斤主粮是下不来的。若再在主食上巧作,则呈上升趋势。

贪。贪婪电视。一到家便厮守在电视机前,象弹钢琴似的不住地调换着频道,寻找能对上他们撇子的武打、拳击、动画片什么的。至于我和他妈认为深刻、高雅的节目,他们不“感冒”,变着法儿调将过去,使人大煞风景。

浅。知识浅薄。常常闹出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大笑话。比如把“杳无音讯”的“杳”字念成“查”字。又比如一次儿媳看电视时突然大喊大叫:“不得了!XX地方发生了十七级地震!”我和妻子忙放下灶房的活路走到客厅,手向左邻右舍一指,说:“小声点。地震最高等级是十二级,你是不是听错了?”她不仅不降低调门,反倒提高声调:“我听得清清楚楚,就是十七级!”我和妻子无奈地摇摇头走开了。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种工人干部结构的家庭,也有一些纯干部家庭没有的长处。比如水、电、煤气、音响等,有啥小故障,经他们一捣鼓,马上完好如初。又比如性情直爽,从不打肚皮官司……

尽管如此,我和妻子未到儿子和儿媳工作的地方去过,怕在人多的场合再说些诸如“十七”级地震之类令人难堪的话。直到今年中伏最后的一天的一件火烧眉毛、必找他们夫妻商量的事,我们老俩口才进了儿子的工厂、才乘儿媳驾驶的车。先到儿子所在的厂,条件较差,多是露天作业。天上悬着一团火,地上如蒸笼。找了好一会,未见儿子踪影,于是破开嗓子,喊了几声,只见一个满身水湿、满脸、两手油污的人,从汽车底下钻出来,向我们走来。我和妻子禁不住心头一缩,怜悯爱惜的泪水差一点没流出来……乘儿媳的车,也不轻松。驾驶室如烤箱,车外是毒太阳,真是火上加火。只见她脖项上、腿上搭着湿毛巾,脊背的衣服被汗湿透了。售票员苦中作乐地在风挡玻璃后面放个鸡蛋,到站后敲开看蛋青蛋黄的凝固程度……此情此景,不免也产生了怜悯同情之感。

亲眼目睹,感同身受,动摇了我和妻子对他们小俩口“懒、馋、贪、浅”的看法。我和妻子在思考,在议论,甚至还带有一点有自我批评:一个修汽车,一个开汽车,都是重体力劳动,在岗位上出大力,流大汗,回到家里还让他们脚不停手不闲地忙这干那,是不是要求过高?干体力活,消耗大,饮食上清汤寡水,少油没盐,力气从何而来?要求吃好一点,并不过分。儿子在厂里面对的除了汽车还是汽车,儿媳天天奔驰在固定的线路上,即是那条路是万花筒,早看烦了,看腻了,回家来在电视机前丰富一下精神生活,放松放松,也无可厚非。至于知识浅薄丢凉腔,其实各人都有自己的知识领域,他们夫妻说起汽车方面的事来。我们像在听天书……经过这样一番冷静的分析,凝集在我们心中的疙疙瘩瘩,慢慢地消散了。多一份理解,便多一份爱心。从此,我和妻子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多干些后勤保障工作。等他们有了房子之后,则另当别论了。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