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国家前还不富裕,其中很大的一个缘由便是在太长的月里,养懒汉太多了。如不加以改革,底子再厚的国家,也终会有拖跨的那一天。
“独奏”,你行吗?
□文/廖祖笙
下岗,对很多人来说是人生的一大转折,也是对个人素质的一次检阅。
下岗的现实同时让许多人去面对,可引发的反应却各不相同。平时素质差、缺乏竞争意识者,面对下岗心惊肉跳、唉声叹气;素质高、想让自我价值得以充分体现者,却泰然得很。君不见,在很多年以前,一些单位里的能人因为厌倦了大锅饭及复杂的人事等。早已“下”了自个的岗,并“因祸得福”,成了现时所在行业的佼佼者。
下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像吹竽的南郭先生那样,只会在人堆里装模作样,有混饭吃的“本事”,却没有干漂亮活的能量。大家“合奏”的时候,你不学无术、蹉跎岁月,却显不出你的窘态,现在好了,下岗走近你我他,相当一部分人在生活的面前不得不开始“独奏”了,再不奋起直追把“竽”吹得漂亮,这往后的日子还怎么过?
从这点来说,有了下岗这一格局,对国家对国民来说,都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它至少可以让国家少养一些懒虫,少背一些包袱,使一些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者从安乐椅上跳下来,给自己加压,并激发出自身的潜能。我们的国家目前还不富裕,其中很大的一个缘由便是在太长的岁月里,养懒汉养得太多了。如果不加以改革,再多的企业,底子再厚的国家,也终会有被拖跨的那一天。靠自己的本事赚饭吃,这没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相反,自古就天经地义。丢了“奶瓶”便哇哇大叫的那些人,何不设身处地地想想我们的祖先,那年月,又到哪里去等、靠、要,又那来的“上班”这一说?
下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人生而为人,最起码要有一项生存的技能。动物没有捕食的技巧,终会饿毙于荒野。而做为万物之灵的人,如果连“捕食”的本领都不具备,便注定要穷困潦倒一生。不断完善自我,提高了自身的素质,拥有了生存的技能,我们才会有安身立命之本,班不上也罢。想开了,人类生活的内涵大抵相近,只是生活的形式相异而已,你上班你做工,你办厂你经商,怎么样都是过一辈子,还不同样是为了生存而忙碌了此生?过去的岁月蹉跎了,眼下的日子较难熬,这不要紧,关键是从今往后振作起来,尽快地调整自己,并不时给自己“充电”。一个人要追求辉煌的确很难,可如果仅只撑持一个家庭,或让自己的人生变得写意些,只要不是生来愚笨,在任何人都会容易得多。
下岗,向我们折射出了个人素质的重要性。不管社会怎样变化,一个素质不低的人,他始终将成为生活的强者。在夜深人静之时,我们不妨提问自己:当生活需要我“独奏”的时候,我的个人素质经得起检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