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
□文/鲍月琴
日子犹如一列奔驰的列车,载着幸福与欢乐,也载着痛苦与无奈,在自己的轨道上时而欢快,时而沉重地行驶着。
望着那曾经用纯真、用激情升起的理想之帆,在而立之年依然高傲地挂在那里,丝毫不容我靠近,而居家过日子的重负责无旁贷地摆在了面前。丈夫每天匆匆地进与出,是要实现一个成熟男人在外面的价值;混沌未开的女儿也时刻要争取着自己做人的“权利”。看着自己亲手搭起的“窝”还须自己去付出心血,于是只好悄悄地把那理想之帆降在了身边,从此心平气和地过着每一个平淡而又琐碎的日子。
每天,快下班时,男同事们或在“大众评说”,或在“焦点访谈”,丝毫没有家的概念,直到下班铃声响起,才慢条斯理地往回走。作为主妇的我,却早已坐不住了,心已飞到菜市场,并在编排着一天的菜谱。晚上下班,在让一家人“美餐”之后,丈夫或加班或看电视或找朋友聊天,孩子亦是没等放下饭碗,一群糊蝶般的伙伴便飘然而至。而我,面对那刚脱下的一堆衣裤,手脚不停地开始了行动:该洗的洗,该拆的拆,没有了朋友,甚至没有了父母,有的只是干不完的家务。每到下一个冬天来临之前,晚上都要为织毛衣安排好时间,同时,或翻箱倒柜,或上街讨价还价买回一家人春夏秋冬变幻的温情。厨房油污斑斑有失主妇的日子,于是在大家午睡后,要双手泡在碱水里从头至尾擦洗一遍。客厅里的布置与摆放要典雅大方,卧室里则应温馨宜人,更重要的是根据那微薄的收入使这丰富而又繁琐的家能在轨道上平稳运行而不事故频发。作为母亲,孩子的每一步都清晰地踏在自己的心上,须付出的是每时每刻的牵挂。最可怕的是孩子生病,看着那痛苦的小脸,便心烦意乱。人说,要知父母恩,等得抱儿孙。年迈的父母一天天在自己的心里加重着分量,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要时常回去看他们是否安泰,过年过节,要为他们的吃、穿、用添上女儿的孝心。若是父母身体欠安,便要急急地奔回侍奉,看着日渐衰老的双亲,心里便有了满满的痛楚与愁绪……
为着这一个个平淡而琐碎的日子,自己和所有的主妇一样忙碌着。
一日,丈夫的几个朋友来家中小聚,海阔天空中,谈到了一个男人的创业立身,为了能在社会中顶起那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他们在拼搏,有痛苦,有欢乐,亦有对未来的憧憬。系着围裙,头上冒着汗珠,在蒸气腾腾的厨房中操持的我,陡然被他们的谈话激起了那早已失却在屋檐下的激情,日子如梭,三十未立,转眼已近不惑之年,青春不再的我该怎样去面对那比树叶还稠的日子呢?思索再三,便有了新的感悟:日子不该仅仅充满琐碎,而应在繁琐之中有亮丽,沉重之中有朝气。于是理想之帆从身边又悄然升起,让它顶着风雨驶过每一个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