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9年01月12日
社会瞭望
02

潮起潮落显身手

凤县温江寺铅锌选矿厂是凤县供电分局所属的一个第三产业。

陈永红是凤县供电分局的职工。

他,年近不惑,中等个儿,身体健壮,方脸,肤色黑红,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在不停地捕捉着什么。或许是山里人生养他的缘故,他有大山一样的品质:朴实、宽厚、热情。

在人生的历程中,他最难忘的是1996年12月那次招聘厂长竞争演说。如何能使选矿厂起死回生,当时他认为决定性的问题在于领导者本身。因为机器设备和原材料是两个相对不变的因素,而领导人虽是可变的,但只要领导人思想素质高,能正确决策,廉洁垂范,心里有大家,职工自然会为厂子的兴衰竭尽全力。他这几句话拨动了全局职工的心弦,话音刚落,会场掌声四起,凤县供电分局局长刁力九连声说:“好,讲得好”赞扬他对办好选矿厂的一番宏论。

第二天,陈永红接到委任状,局里聘任他为选矿厂厂长。

陈永红说,那天晚上,自己想得很多,心里沉甸甸的,他清楚选矿厂自1988年5月建厂以来曾有过一度辉煌。风风雨雨七八年,当时濒临倒闭。针对选矿厂的致命问题,他考虑须向管理要效益,靠信誉打天下。他对前途充满信心。

当时,也有个别人认为他难以胜任重任,面对风凉话,他头脑冷静,胸怀坦荡,坚持领导要“不为金钱所动,唯为大家出力”的信条,让事实来说明政绩。

借选矿厂的术语,陈永红对企业管理也采取“精选”办法,冲破习惯势力的束缚,竞争选优,合理组合。

首先,他遇到的是“一人有福,带挈一屋”的亲属关。

爱人聪明能干,在家对他说要去厂里上班,说不通,背着老陈,找到厂里。厂里别的领导安排他过磅,老陈出差回来,劝说爱人又回到家里。

大哥的女儿五次到厂里找老陈,求叔在厂里给她安排个活,老陈就是不脱口,好劝侄女:“工厂是公家的,不是咱陈家的,谁想来做工都可以,家里有困难叔帮衬点!”侄女任性,在办公室大哭:“你不管我,我也不认你这个叔了!”拂袖而去。小舅子、小姨子、表弟也试过运气,但都被老陈一个个拒之门外。同学和朋友找老陈的更多了,老陈铁面无私,咬定原则不改口。他们骂老陈“六亲不认,死认真!”职工称赞老陈“过得硬,是大伙信赖的好厂长!”

针对当时厂里已经形成的涣散作风,老陈同他的助手副厂长刘建新商量,定员定岗,竞争优化。有几个抱着旧习惯仍然混岗的人,老陈把他们请出了厂门。

他们自己动手,连续奋战,5天时间安装了一台球磨机和分级机,使日处理矿石由150吨增加到200吨。1998年上半年,在市场不景气的形势下,税后留利94万元。

在新的天地里,他依靠广大职工,团结管理人员,大展宏图,当年使厂里盈利,职工收入增加,他和他的选矿厂也被社会承认。

老陈认定做生意的秘诀在于“诚”和“质”。以诚取心,以质夺人,信誉自来。

选矿生产要经过破碎、球磨、分级、浮选、脱水、精选六大工序。老陈他们钻在车间,仔细观察,深入分析,认真研究生产环节容易出现的问题,开动脑筋,大胆改进,采用“成本否决”、“销售包干”办法促使产量和质量稳步提高。

精选高质量的铅锌金属粉,既要依靠严格的技术管理手段,又要依赖含量丰富的高品位的矿石。他们规定,矿石含金属量低于10%的原料不允许采购。鼓励高品位矿石生产。有些矿主心里不实在,送礼铺路,意在让他们提高矿石品位,均被老陈谢绝。1998年4月的一天,有位朋友请老陈吃饭,说他要贩矿石,请老陈多多关照。后来,老陈发觉这位“朋友”给他口袋揣了一沓人民币。老陈点过,整整5000元,他如数上缴局里财政科。老陈说,君子爱财有道,非份之财拿了心亏,很难实实在在为厂里办事。

诚招天下客。来这里进货的车辆络绎不绝,他们的产品不仅畅销本省,还出陕东游,销往韩国。企业被省政府授予“乡镇企业出口创汇先进单位”,陈永红也被评为“宝鸡市第三届乡镇企业家”。 (吴帆)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