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面临严峻挑战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现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主要包括:
挑战一 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正面临着总体上出现赤字的风险。从1993年到1996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缴率已从93.3%下降到92.5%,1996年的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入仅比1995年增长25.4%,是1990年以来增长率最低的一年。而从国务院发布《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的1991年到1996年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的年均增长速度比基金收入的年均增长速度高0.6个百分点。特别是少数地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已经出现赤字。
挑战二 有些地方在入不敷出的情况下,开始动用历年的保险基金积累部分,使积累的保险基金规模开始下降,个别地方由于出现支付危机,不得已而被迫降低离退休人员的保障水平,不少在职人员也开始对将来是否能拿到养老金而担心,人们对养老保险基金的信心有所下降。并且,这种现象有进一步扩散的危险。
挑战三 在中国养老保险基金中存在一些制度上和管理上的问题。现在比较普遍的一个现象就是,一个单位或企业在职职工的养老保险基金中,用在职职工的缴费积累支付退休职工的养老金,而这在较多的国有企业中最为明显。这些国有企业中许多效益不佳,在职职工的生活收入都难以保证,这就很容易使养老保险基金处于困境;有不少地方未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的社会发放,而由于保险机构基于养老保险金的收缴困难,迟迟没有进行社会化发放,由于保险机构委托单位发放养老保险基金,这就使得有些单位,特别是经济效益差的单位或企业挪用、拖欠离退休费的现象时有发生。
挑战四与养老保险基金运作相联系的养老保险基金的增值能力不强。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只能按政府的规定,用于购买国债和存入国有商业银行,不得在境内外进行其它任何形式的直接和间接投资。因此,我国养老保险基金这一狭窄的运作空间,严重限制了其增值能力。加之国家又不断下调银行储蓄利率,同期的国债利率虽然较银行储蓄利率略高,但是,也不能保证养老保险基金有效增值,更何况,近些年来银行储蓄和国债收益率有时甚至低于通货膨胀率,而造成养老保险基金贬值。
挑战五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加剧了中国养老保险基金的困境。据专家预测,到本世纪末,我国将成为老年型国家,而在今后的30年到40年内,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迅速从1.8亿增加到3亿多,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将不断加快。这样,在原有的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制度安排和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制度安排不变,而养老保险基金的运作又没有什么改进的条件下,基于现在这种社会从“中年型”向“老年型”的快速移动,这就意味着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入将减少,而其支出将增多。有关数据表明,从1991年到1995年,我国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在职职工由7427万人增加到8993万人,年均增长4.9%,而1996年仅比1995年增长2.0%,这说明养老保险的覆盖面扩张速度在变慢,而1991年到1996年,我国领取养老金的退休人员却在以年均9%的速度迅速增加。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进一步加快,这一窘境将有进一步恶化的可能。(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