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9年01月13日
经济生活
02

真实的故事

——西电集团医院妇产科二、三事

两个红包

1998年6月17日晚11时左右,一急诊产妇张某因阵发性腹痛送到西电集团医院妇产科。值班大夫贾小文初步诊断为头盆不称伴胎儿宫内窘迫。二线值班主任袁双凤进一步确诊后决定:立即进行剖宫产手术,以保母子安全。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呆了产妇的丈夫。慌忙之中,他掏出200元钱塞进袁主任的口袋。几次拒绝都无济于事。看着小伙子那真挚、哀求的面容,袁主任心中明白,若坚持下去一则时间不允许,二则小伙子对手术不放心。于是,顾不上多说,就与贾大夫一同急匆匆进了手术室。经过一番紧张有序的手术,零时20分,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婴诞生了。产妇经过一系列抢救措施,也平安无事。翌日晨八时,忙碌了一夜的袁主任将200元钱交给护士长骆青,托她转交给产妇家属。那位刚强魁悟的小伙子接过硬退回来的红包,感动得热泪满眶。

许某及其丈夫久居海外,工作繁忙,高龄怀孕。夫妇俩十分珍视这个孩子。在顺利分娩一女婴后,夫妇俩逢人就说:“西电医院的服务和技术是一流的,孩子一出生就感受到了爱,让我们永生难忘。”

出院的时候,他们把红包送到办公室,虽经医护人员再三谢绝,就是不听,并表示不收不走。没有办法,医护人员只好用红包中的钱买了一份精美的礼品送给她们的孩子。感动得这对夫妻泪如雨下,接连声地说:“祖国好!西电医院好!”

心系病人

一次,一位年仅22岁的宫外孕患者生命垂危。时间就是生命。护士一声不吭地做着准备工作。王亚琴主任则温和地同病人谈话,让其消除顾虑。

消毒、麻醉、切腹……一切都在有序地进行。瞬间,一条长10厘米的竖切线轻轻拉开了肚皮。那腹腔积血咕咕地往外冒,喷溅得她们满手、满身是血,白口罩上也是血迹。可是,她们全然不顾,敏捷而又小心地用消毒药杯清理着腹腔积血。并将病人的血细心回收,以便在急救时使用。

时间,—分一利地过去了。手术仍在进行。简单的手术实际不简单,左卵巢的病理组织取出之后,又发现右卵巢的病变——肿瘤。这是起初没有想到的。对这突然的发现,她们只是默默地交换了一下眼神,就埋头工作起来。刀光灯影中,只听王主任不住地说:“将病人回收的血输入;”

“向病人插氧;”

“水,清洗……”

“病人还年轻,没有生育,缝合好输卵管,保留住卵巢……”

“再检查一遍……”

手术总算完毕,一个多小时的过程中,病人没有叫过一声痛,安祥地躺着。

其实,病人的血小板很低,麻醉时麻醉师担当了极大的风险。

“医生多—分风险,病人就多—份安全。”这是他们常说的一句话。

医生的手和病人的脚

医生用自己的双手紧紧抱住病人冰凉的脚,温暖在胸前。这一幕真是太感动人了。然而,这不是小说中的描写。他是实实在在发生在妇产科的真人真事。

患者李明,以“不全流产,失血性休克”送往妇产科病房。当时病人神志不清,血压为零,脉博摸不着,病情十分严重。经过医护人员的紧急抢救,终于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1998年11月17日晚,妇产科主任王亚琴带着值班人员查房时,李明显得非常激动,两眼含着泪水,哽咽着说:“我非常感谢你们救了我的命。我要说的是,在我失血过多、神志不清的时候,迷迷糊糊地感觉到有一双温暖的手,始终紧握着我冰凉的脚。这双手给了我勇气,给了我力量。我几次从昏迷中醒来,想说句感谢的话,但话还没说出口,就又昏了过去。所以,我要你帮我找找这位好心的大夫。”

王主任听后,笑着说:“你好好养病,不用找了。像这样的事在妇产科太多了。”

李明不死心,又让丈夫寻找。结果没有一人承认。这种为病人做好事不留名的现象几乎在妇产科人人身上都发生过。她们嘴对嘴吸吮过新生儿的痰,她们用胸口温暖过从冰箱为病人取出的输血袋,她们用手抠过便秘病人的大便,倒过痰盂……这正像她们在便民服务中说的:接病人人院,送病人出科;急诊病人可先看病、治疗、而后挂号;对特困、残疾病人免收挂号费、检查费,协助办理出、人院手续

爱是有生命的,它总是从那活泼跳跃着的心房飞出;爱是有思想的,它从一个人的心中走出,又走进千千万万人的心中。妇产科全体医护人员以爱心挽救了一个又—个病人的生命。从这一点来说,称她们为“白衣天使”当之无愧。(袁瑛)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