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9年01月21日
憩心亭
03

笔卷惊涛笑夕阳

——胡征作品座谈会侧记

□文/徐剑铭

元月九日,我省现代文学研究会、太白文艺出版社联合召开“胡征作品座谈会”。40多位专家、学者、教授、作家齐聚一堂祝贺胡征先生新作,长篇纪实文学《鲁西南会战》出版及旧作《胡征长诗选》第三次再版。

年届82岁的胡征先生是我国著名作家,七月派诗人。他从17岁开始从事文学创作、青年时代投奔延安。1938年在延安“抗大”人党,曾随八路军——五师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以随军记者的身份跟随刘邓大军转战南北,亲自参加了我军战史上著名的强渡黄河、鲁西南会战、千里跃进大别山等战争。在炮火硝烟中写下许多诗歌,小说,战地通讯,以满腔热情讴歌了我军指战员的英雄成绩。洋洋四千多行的长诗《七月的战争》《大进军》就是在战火中诞生的,解放初由刘伯承元帅曾亲自为长诗题辞,邓小平、贺龙元帅曾亲自签发奖状,对胡征的长诗及小说进行奖励。两首长诗随即出版并两次重印,总印数近12万册。然而,这样一位对革命事业激情如火,忠贞不渝的战士诗人,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却遭到极不公正的待遇:1955年胡征从北京“解放军文艺”调入陕西省作协不久,即被划为“胡风反革命集团”成员。坐监、流放,蹲“牛棚”,遭受了长达25年的冤狱折磨。直到1979年,年过花甲始得平反,调回陕西省社科院,负责文学研究所工作。

胡征先生虽历经磨难,但对人民、对文学的忠诚矢志不改。重新工作之后仍笔耕不辍,先后出版了诗集《生生寨》、诗论《诗的美学》,小说、散文集《创作拾穗》等著作。当他年愈古稀时,又重返鲁西南旧战场,多方采访,历时数载,完成了25万字的长篇纪实文学《鲁西南会战》(太白社出版)。这部作品气势恢宏,场面壮阔,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刘邓大军曾西南大捷的辉煌历史。与此同时,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将《七月的战争》,《大进军》合并成《胡征诗选》第三次再版。

参加座谈会的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山林、省作协主席陈忠实及我省著名学者,教授、作家们不仅对胡征先生的两部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而且对胡先生充满战斗又布满荆棘的一生进行了历史的反思,对先生激扬的才华,坚贞的情操,崇高的人格表示了衷心的敬意。就两部作品而言,与会者一致认为、胡先生的两部长诗是当代诗坛战争题材诗歌的代表作,史诗之作应当恢复其在诗坛的“王者之位”;《鲁西南会战》是军事题材纪实文学中的精品,应引起文学界及社会的高度关注。

笔者有幸应邀参加了会议,看到听到众位专家慷慨激情的发言及胡征先生与众友人当场以诗金兰酬唱,不禁心潮难捺,赋得七律一首,以示一个文学晚辈对先生的景仰之情。

七律、贺胡征先生8旬有新作

先生“注”少年志疏狂

抱笔从戎延水长

倚窑秉烛问缪斯

策马临风吟太行

七月流金诗如金

九月飞霜心如霜

最是重阳再照日

笔卷谅涛笑夕阳

①“先生”:胡征先生1917年出生于河南罗山县生生寨沟。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