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9年01月21日
憩心亭
03

吃茶(散文)

文/章学锋

茶是长于山乡的野货,却登入高堂充当闲雅的角儿,这个反差注定茶不会同金戈铁马、千夫悲号的战争云烟样说消散就消散的。茶是耐得岁月沉淀后的一种文化,在时光隧道里闪烁着自身的光芒。茶有道,茶成了艺术的一个门类,这是人类进步、分工细致的功绩。茶道,说雅些是品茗的艺术,讲俗了就是吃茶的学问。

我是俗人,吃茶历来粗糙,对茶文化了解甚少。九七年春节时在潮汕,有幸结识了功夫茶。有客来访,潮汕人亮出自家茶具,一个托钵上盛有袖珍的茶壶、茶杯和煮水的茶。茶壶多以朱砂为质,小如胡桃,外侧勾有竹兰之类图案。四只杯子放在杯壶盘上,同四根短柱撑着天样;盘上有洞眼,供漏茶水外溢之用;下层茶系存置茶渣剩水之场所。烧水的壶苹果般大小,名为茶煨。水开后并不急于用,先洗茶杯茶壶。水复开后注入装有茶叶的壶内,第一泡不饮,依旧用来洗杯;第二泡三沸水高冲进茶壶后再淋茶杯,图的是快速加热,使茶味早出。如此高冲低泡一番后,方与客边叙边吃茶。果然是费功夫的功夫茶,难怪老舍留“品罢功夫茶几盏,只羡人间不羡仙”的诗句来嘉奖之。

与功夫茶不同的是,陕西关中道上吃茶法就显粗放、自然了。我在华县瓜坡造访一位书法家时,他刚从田里耕作而归。只见他快速点火煮水,水沸后抓一把茶叶置于壶内,紧拉几下风箱,很快茶的苦味溢满了室内外。他端起冒着热气的茶碗,咕咚咕咚一气喝了多半碗又吟唱起粗犷豪放的秦腔戏,快活得如孩童过年一般。罢了,摊纸挥毫,字法度适宜,布局紧凑,字体峻峭而又淋漓。我想:这与那种粗放的吃茶法是不无关联的。

前一段,有幸见了陆羽的《茶经》对茶的性状、品味及采制烹煮有了新的认识。但我由此却语通了吃茶的不同是文化不同的一种外在形式,是由其地域、生活习俗等诸多因素决定的。南方水细而质甜且多为山水,关中道水质苦涩而厚重多系井水,自然南方人吃茶吃得细致关中人吃茶吃得粗放。其实,就吃茶本身而言是没有什么高下的,正如南甜北辣,终也难分出个等级。

我从史册中见到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一句,便想治国的宰相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上高级的厨师。那么,凡能凭寸舌品出茶之万千风味的吃茶者,倘能化借出其间真谛,想为个个都会成为治国、治家之高手了。

放大 缩小 默认